利润摊薄加剧产销矛盾
根据中怡康的数据,国内家电产品行情整体上处于下行态势,以7月份的数据为例,今年1到5月,国内家电市场规模达6305亿元,同比下滑1.93%。其中“冰洗空”大白电正经历去库存、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升级的转型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电行业的利润在摊薄,经销商和品牌商之间的矛盾也可能会加大。有的经销商因为库存、现金流等方面的压力,需要低价清货,但是由于品牌商的限价协定,如果低价清货,则很有可能遭遇品牌商的罚款,甚至是终止合作。这对于经销商来说,尤其是实力较小的经销商来说,会是不小的打击。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朱丹在2013年强生与锐邦案终审之后就曾对媒体表示,限制最低转售价格并非当然违法。但是在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情形下就可能构成垄断协议,签订、实施垄断协议的经营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多位业内人士在谈到海尔被罚一事时也表示,如果品牌商在限价上太过强势,确实很有可能会引起经销商的反弹。
根据记者的了解,目前,国内不少厂商也为了应对库存压力,调整了自己的销售模式,比如海尔的“零库存管理”和美的的“T+3”订单制等。所谓“T+3”订单制就是由原储备式生产转变为客户订单式生产,减少中转等中间环节。
此外,多为国内知名家电品牌的销售管理人员也向记者表示,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只会给经销商一个出货价和指导价,不去做最低价的限制,同时在给经销商签署销售协议时,也会请律师把关,以免触及法律。
“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润,一般不会恶意降价,如果恶意降价,影响市场环境,也会有相关部门来监管,但是也不排除,有经销商为了减少库存或者增加现金流,进行降价促销,但这也都属于市场调节的行为。”一位家电品牌的销售管理人员说。
“打击纵向垄断行为的本意上是为了鼓励经销商之间展开竞争,避免以最低限价来扼杀市场竞争环境。”上海著名反垄断法律师方正宇就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这种最低限价行为还会限制经销商的经营自主权,以往经销商常常只能逆来顺受,现在则可以通过曝光或举报的方式,来争得主动权。”
南方日报记者 王伟凯 共2页 上一页 [1] [2] 海尔施深陷丑闻上市要悬 被曝多次行贿 暂缓发行股票 海尔价格垄断被罚1234万 企业与经销商博弈咋破 海尔价格垄断被罚背后:行业利润变薄 渠道关系趋紧 海尔旗下多家公司操纵价格被重罚 家电巨头海尔旗下多家公司操纵价格 被重罚 搜索更多: 海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