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乃大势所趋
杨大筠认为,博柏利从经销商手中收回运营权这样的行为是正确且必要的选择。需求旺盛的时候,大牌愿意借助海外合作伙伴的资金以及渠道来帮助它们开拓市场,迅速扩张,但现在经济下滑,大多数奢侈品都受到影响。
“品牌商要乘这个时间段调整发展策略。”根据杨大筠的经验,首先是去掉中间的经销商的环节,“也许短时间来看,会增加各项运营成本,但长时间来说,有利于品牌的重塑,重获新的增长机会。”
在中国,国际大牌收回其在华的经营权并不鲜见。目前相当部分国际一线大牌都已经在中国采取直营模式,或者在逐步收回经营代理权的过程中。
比如曾经因为美剧《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而声名大噪的高端鞋履品牌周仰杰(Jimmy Choo)在2007年与On Pedder集团达成销售协议,并由该集团将品牌引入中国市场。此后,于2009年转为由上海库图工贸有限公司负责经营专门店的销售业务。2012年,Jimmy Choo从上海库图工贸有限公司手中取回中国内地的商业经营权。此外,诸如雨果博斯(Hugo Boss)、蔻驰(coach)等品牌也早已完成了中国经营权的回购。有观点甚至认为,博柏利此次的举措已经晚了。
“实际上,自营的话反而会有效控制产业链,使得品牌能够降低整个链条上的成本,而且对于渠道、形象控制都有利。”奢侈品领域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甚至表示,在奢侈品领域,经销商、代理商最终都要被消灭,“市场做开了品牌肯定要收回,去中间化。”
博柏利依旧看好中国市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这家公司的发言人透露,在2016财年~2017财年中将新开出9家新店,同时关闭6家旧店。这也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根据贝恩咨询公司的统计,博柏利在2015年一整年中未有新门店开业,而其七成左右的店铺均是在2012年及以前开业的。
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 刘晓颖
共2页 上一页 [1] [2] 第1页第2页
英国已成全球最便宜的奢侈品市场 利好Burberry
Burberry在华的重资产赌局 代理改直营 亲自挽袖上阵
Burberry收回全部中国代理权 将继续看好中国?
Burberry以5400万英镑收购剩余15%的中国股权
受困业绩 Burberry CEO被降职
搜索更多: Burb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