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勇掌舵后长虹十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实最适合赵勇的岗位,或许不是长虹集团董事长,而是CTO
2003年,产业英雄倪润峰把长虹接力棒交给赵勇的时候,他做梦都没想到,赵勇会把长虹带进今天这种艰难窘境:目前在国内彩电市场份额中,昔日霸主长虹已被挤出一线阵营,排在海信、创维、TCL之后,跌落到第二阵营。
或许在其他行业,对国产品牌来说,能跻身前五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彩电业是一个品牌高度集中、市场占有率高度集中的行业,土洋品牌全部加起来,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因此,但对长虹来说,无论是长虹自身员工,还是长虹产业链其他利益相关企业,无论是主管国资委,还是中国消费者,都无法直面跌落第二阵营的局面。 在倪润峰时代,长虹彩电执掌着国内彩电市场的牛耳;在赵勇接替倪润峰掌管长虹初期,长虹也延续了良性发展惯性,从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时间里,长虹彩电一直占据着国内份额第一宝座,无人能出其右,在最辉煌的1997年,长虹彩电市场份额高达35%,也就是说国内每售出三台彩电,有一台就是长虹的。
但现在的长虹是在向着坏方向发展。要想把这种局面扭转过来,着实很难。
赵勇更适合的角色是CTO
赵勇是典型的学霸,他在中国最好的大学清华读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据说,赵勇在清华一共呆了13年,被誉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间最长的人”。
毕业后赵勇顺利留校,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师。如果没有加盟长虹,他一直留在清华大学做一名老师,那他现在肯定也是著作等身、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可赵勇偏偏来了一个并不华丽的转身:1993年10月,赵勇进入长虹集团,担任国营长虹机器厂、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工艺技术所所长,主持长虹的科技研发工作。
那时候,科研创新作为中国企业发展驱动力被提上日程。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大型国企落地生根。在赵勇主持长虹科研工作的那些年,也是长虹发展最快,抵达辉煌巅峰的时候。无须置疑,赵勇主持的科研创新,为长虹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或许正是赵勇最终被倪润峰相中为接班人,并得到组织上高度认可的根本原因。
如果赵勇一直在总工程师这个位置上干下去,或许长虹能够保持在研发上的领先地位,书写长虹科技创新新篇章,给长虹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有力的技术保障。
2003年,倪润峰功成身退,赵勇顺理成章地成为长虹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坐上了这个偌大国有企业一把手的宝座。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多年过去,长虹集团却越做越差,业绩不断下滑,甚至成为亏损大户。某业内人士打比方说,在赵勇掌舵这些年,长虹就像王安石笔下的“神童方仲永”,已经从一个前途无可限量的“青年才俊”快速陨落,今天已经“泯然众人矣”了。
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方仲永从神童沦落到“泯然众人矣”,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赵勇是长虹之福,是在赵勇主导其科研开发之时;赵勇是长虹之祸,是在其全面主导长虹之后。倪润峰长于战略和营销,赵勇长于科研开发,两人搭配,珠联璧合,能发挥最大威力。但从赵勇掌舵到现在十多年长虹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实最适合赵勇的岗位,或许不是长虹集团董事长,而是CTO。
赵勇掌舵长虹后,既没做好虹的战略规划,又在科研创新上渐有老骥伏枥之疲态,渐显青黄不接之状态。据悉,在赵勇当家这些年,长虹股票价格从数十元一路狂跌,现在每股不到5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美菱不甘心只做冰箱 长虹大白电发挥整合效应 美菱抛生态圈计划欲再造一个 长虹系白电王国野心暴露 长虹一季度业绩开门红 改革措施浮出水面 4KHDR语音智能电视五一钜惠来袭 买长虹60G3 送699元儿童智能手表 四川长虹巨亏20亿 受困五大短板欲押注智能化突围 搜索更多: 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