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相比,中粮肉食最大的特点是产业链完全打通,相比双汇和雨润,中粮肉食向上打通到了饲料生产和生猪养殖环节,而相对牧原股份纯生猪养殖,中粮肉食将产业链延伸到了下游环节。但是全产业链的布局反而降低了各环节效率最大化,同时增加了成本。这也导致中粮肉食的盈利水平低于同行企业。
如何从强者口中夺食
实际上,于中粮肉食而言,中粮集团是该公司坚强的后盾,但是持续亏损也让中粮集团最终做出决定,引入战略投资者,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中粮肉食的业绩有了改观。
2014年中粮肉食引入战略投资者,KKR、霸菱亚洲投资基金、厚朴投资和博裕资本分别入股,并持有20%、9%、8.2%和7.8%的股份。
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也让如今的中粮肉食有了启动IPO的基础。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的目的无非就是两个,一为提升品牌知名度,二为拓宽融资渠道,将企业做大做强。全国性的企业也是中粮肉食的目标之一。
然而在生猪养殖及猪肉生产行业,目前巨头林立,从强者口中夺食并不十分容易。数据对比显示,双汇发展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446.97亿元,利润总额56.75亿元。温氏股份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482.34亿元,净利润为63.72亿元,二者净利润规模都已经超过中粮肉食总收入规模。有行业人士就曾指出,相比双汇在全国的发展,中粮肉食只在华东和华中地区有一定优势,未来中粮肉食想做大,发展成全国性企业,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投入很多资金。
除了时间和资金上的投入外,产品结构或是阻碍中粮肉食发展的因素。以2015年为例,中粮肉食的生鲜猪肉和猪肉养殖收入达38亿元,占到了全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但是这一部分收入的利润率则不足10%,相对于这一业务,肉制食品业务板块的利润率高达30%,但是这一部分业务对于中粮肉食整体收入的贡献还不足10%,只有3亿元。相较于此,双汇的收入更多地来自于下游肉制品生产业务板块,2015年双汇来自肉质品的营收占收入的50.65%。
另有不具名业内人士进而补充:“与双汇相比,产品结构与商业模式的不同可以称之为中粮肉食的特色所在,但是就目前行业发展现状而言,这样的特色拉开了中粮肉食与其他同行企业之间的距离,这为中粮肉食上市后的发展无疑形成障碍。”
在该人士看来,盈利能力欠缺、产品结构导致利润水平低以及部分猪场未获得竣工资质等问题,都将对中粮肉食上市后的表现形成障碍,带着这些潜在风险上市,中粮肉食能否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成为未知数。
北京商报记者就中粮肉食上市问题向该公司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截稿,对方未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陈杰 实习记者 李振兴/文 宋媛媛/制表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中粮肉食IPO 盈利能力受质疑 自曝排污不合规 中粮肉食规模飙升 双汇迎来最强对手 中粮肉食以“试吃”为名行送礼 涉及人员被处 搜索更多: 中粮肉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