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与五原路交界处,联华快客挨着日本便利店巨头罗森开出了一家新门店。
还没有开售香烟等高价商品,刚开业的快客仅凭着盒饭便当、快消品就达到近5000元的单店日销售额。按联华快客预期,快客中虹路店增加香烟等销售后,单店日销售有望在万元以上。
更关键的亮点在于,这家快客便利店是国内的首家互联网+新型便利店1.0模式店。
快客中虹店与罗森便利店仅“一墙之隔”。
快客转型升级的“试验田”
相关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快客这家店在选址之前,联华快客和罗森上海公司双方的负责人专门有过沟通,属于双方认可。
日系便利店巨头罗森进入中国市场最初的合作伙伴就是联华超市,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还一度由百联集团控股,到2011年后,日本罗森逐渐收回合资公司股权,百联集团仅保留15%的股权。
由于这份“历史渊源”,虽然上海是全国便利店饱和度、密集度指数最高的城市,但罗森与快客两家在门店选址上一般不会贴得很近,尽量避免正面竞争。
快客中虹店的开业当然并不意味着就是罗森和快客“好伙伴”关系的终结,但一定程度上,这是当前中国便利店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一个切片——在离快客中虹店100米左右的十字路口,还有一家好德便利店。随着便利店市场进入成熟发展期,本土和外资便利店开始无法避免直面竞争。
快客中虹店所在位置被认为是适合便利店开店的最好的地段——位于徐汇区,接近上海市中心,靠近静安寺,周边有很多外籍人士,有流动人口,有学生,又有社区常住人口,消费层次较高。
冒着竞争风险的隔墙开店,快客除了“在商言商”的地利优势不能“自弃”,更多还是出于自身转型的需要。
在快客内部,中虹店被定位为寻找全新的便利店盈利结构的新一代门店的一块“试验田”。
“快客以前从来没有和外资隔墙开过店,罗森可以代表经营水平最强劲的外资便利店,若这家店通过不断探索、调整,能够在门店营运质量、商品和服务上做到和外资便利店’平起平坐’,能够生存下来,并且不断提高单店日均销售,那快客今后无论是立足上海市场,还是把门店开到全国任何一个城市,快客的抗风险能力都能因此得到大幅度增强。”联华快客相关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
快客是上海起步较早的本土便利店品牌。罗森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便利店,首战亦是上海地区。两家在上海知名度都比较高。
2015年,快客全国拥有门店1650家店,门店同比下跌4%。这意味着快客还处于门店优化调整期。
快客起家于联华便利的模式,后者主要定义为社区型小超市,而罗森、7-11等日系外资便利店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后,尤其是全家“杀入”并且在扩张上的大手笔,实质上在提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便利店业态”的传统认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便利店的认知已与全家、7-11、罗森等的模式“划等号”——便利店就是在商务型、流动型客流周边,盒饭、便当、三明治等熟食商品很丰富,有很卡通很时尚的个性化商品等等,而这对快客早期因为更注重规模发展而导致大部分门店面积过小的本土便利店而言,实际上是要从商品和服务、门店形象和功能、一体化管理上都要做升级,学习外资的门店模式以及更精细化的服务,开更高档次的高端店,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而不再是停留在过去卖点水、饮料、香烟等的街边夫妻杂货店或社区型小超市。
便利店+互联网的新型集合店
快客便利国内的首家互联网+模式的新型便利店1.0模式到底长什么样?
首先,快客中虹店的销售结构与此前的快客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有品牌商品、鲜食商品、进口商品是便利店差异化经营的重点。在快客中虹店,鲜食商品销售占比达到40%;且更多地采用现制现售的操作方法,增加商品口感和档次,比如引入现磨的咖啡、豆浆、鲜榨橙汁,现做冰淇淋;快客2008年开始尝试开发的自有品牌商品“小Q商品”销售比重也达4%左右。
增加进口商品和酒类商品。比如在酒类上,展示售卖二三十种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进口红酒。 共2页 [1] [2] 下一页 联华快客总经理潘育新离职创业 联华快客首家绿色节能环保便利店开业 联华快客等内资便利店借餐饮迎来“春天” 联华快客便利店因售甜蜜素超标食品上黑榜 联华快客北京140家店首次联动促销 搜索更多: 联华快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