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在上述2016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嘉士伯方面也透露,除了将陆续关厂之外,同时把公司白领人员削减至约2000人的规模。另外,嘉士伯还正推动把一大部分后勤工作转移给印度的一个服务供应商。
不过,嘉士伯并不是孤军作战,据公开信息显示,2014 年6 月,我国啤酒行业结束了20年的正增长,产量首现下滑并持续至今,使得全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愈发凸显。行业盈利仍处在寻底过程中。
类似关厂的现象在其他啤酒企业中也有出现。业内认为,未来中国啤酒行业的方向必然是向中高端发展。嘉士伯也在加大中高端市场的开拓力度。
其中,郝瀚思在一季度说明会上即表示嘉士伯在华正处于减少供应低价产品的过程,以重新分配力量,向高端组合投入更多的支持。
向追求利润型转变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方刚分析认为,嘉士伯的调整方向也是未来的核心战略,就是确保销量不大面积下滑情况下,保持利润增长。“可以看出,嘉士伯在中国盈利能力在改善,在中国更看重利润贡献。”
业内对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啤酒行业有一个大致的分类,即将青岛啤酒和嘉士伯划分为追求利润财务指标的财务导向型企业,将百威英博和华润雪花等划分为追求市场份额的市场导向型企业。
该种说法在方刚看来也不全然就是准确的,他认为,凡是活下来的企业都是市场导向型企业。只是有快慢之分而已。
在中国啤酒市场上,此前的格局排名是雪花、青岛、百威、燕京和嘉士伯,这五家把持着啤酒市场80%以上的份额,第一名雪花占据的份额有25%。而五巨头中嘉士伯所占的份额最低,只有7%。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五大啤酒巨头在中国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事实上,20多年来,中国啤酒市场格局已经逐步集中化。
早在1999年,我国生产啤酒的企业有474家,而到2008年已经减少至249家。近年来,随着巨头扩张的加快,市场集中度渐渐向五巨头靠拢,其他啤酒企业要么投入五巨头的怀抱,要么在市场上逐渐消失。
持续高强度竞争的啤酒行业中,各家啤酒企业都在使出浑身解数自救。国内前五名的另外一家啤酒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坦承,目前公司销量依然是同比下滑状态,但随着高端产品比例的不断增加,公司利润则越来越高。(华夏时报 记者 金晓岩) 共2页 上一页 [1] [2] 争议嘉士伯:重庆啤酒首度报亏约6500万 啤酒业网络口碑:嘉士伯业绩下滑 负面信息关注度高 升级重庆啤酒 嘉士伯在华强化高端布局 嘉士伯中国业务瘦身 关闭部分工厂 嘉士伯边缘化危机:业绩引擎变包袱 在华连续关厂 搜索更多: 嘉士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