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送外卖)
去年10月底,达美乐推出披萨车DXP,它的原型是雪佛兰Spark,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迷你的两厢车,硬是被改造成了能同时焗烤八十块披萨的140°恒温烤箱。除此之外车内还有放置纸巾、酱料、大瓶汽水等外卖必需品的空间。
这个只能容纳一个司机的车,不仅能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食品最终加工,保持其新鲜程度,而且其小巧的身型在大城市可以说得上如鱼得水。现在已经有百余台车奔驰在美国若干城市的大街小巷了,想象一下你学校门口的炸鸡烤红薯摊们可以这样随叫随到,那感觉像在空中。
(DXP)
今年3月,达美乐干脆连司机都不要了,公布了他们第一代自动披萨送餐车。这个送餐车叫做DRU, 它的工作内容就是通过GPS定位和机身的探测器,安然无恙地以最快每小时12.5miles的速度前往顾客的位置。它本身自带保温的功能,但同时又能让饮料维持低温。顾客在看到它之后,通过输入订餐时发来的密码,打开DRU完成取餐。
但我觉得其实叫它送餐员更为合适,因为这家伙据说有着“友善的性格”,会鼓励消费者和它进行互动(虽然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特殊的打开方式)。
达美乐信誓旦旦地说,希望DRU以后成为公司大家庭的一员。当然,这家伙距离上路还有一段距离,现在它需要通过一系列政府的规章政策。
(DRU)
既是设备和体验的高科技,也是市场手段的高科技。
不管这些创新是博人一笑还是意义深远,其中的不少都在社交网络上形成了疯狂的裂变传播。比如无人机,它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但是当时大量英国群众守在自家窗前抓拍无人机或者叫餐只为和无人机合影,这也让当时停滞不前的英国市场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语音订餐系统Dom则成了大家等待送餐时候用来调戏的小伙伴,和siri一样,大家教它各种黑话和段子,甚至把它培训成必胜客的员工……
在这些之外,达美乐还有更多更为直接纯粹的营销活动,他们都粗暴直接地指向病毒式营销。
比如他们在日本曾经做过一次八折推广,想要拿到券,必须完成留胡子、扎双马尾、讲方言等奇怪条件中的一种,并分享到社交网站上,于是网上出现一堆贴胡子的小妹、双马尾猛男的图片或视频……而在美国,分享自己的预定页面给朋友,如果朋友通过此订购披萨,则分享者可以得到朋友消费额中的0.5%作为佣金,这和我国打车软件的玩法很类似,但是人家是直接折现而不是返券噢!
除了以上骇人听闻的黑科技创新和市场活动,达美乐的另一个公司文化,就是透明(或者说是自黑)。
2006-2008年是达美乐的低潮期,当时网络上面骂声不断,尤其是针对糟糕的披萨口味的。当时的CEO新官上任的时候,干脆直接包下了时代广场的大屏幕,把网络上最糟糕的吐槽全部播出(当然还是把不雅词汇和谐掉了),这下大家全部来劲了,黑的更加卖力,各种段子图片小视频花样百出。这时候,总裁再出来深深一鞠躬,向大众承认:没错,我们的披萨实在是太难吃了!所以我们要改啊!至于之后修改配方、调整供应商之类的举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这种破釜沉舟的架势,确实应验了自黑者得天下的道理。品牌的关注度扶摇直上,同店销售额增长750%,而同时期棒约翰不到200%,必胜客不到100%,而麦当劳则刚刚超过50%。
开放公众吐槽的传统在达美乐翻身之后一直在继续。2012年,达美乐和Facebook深度合作了Think Oven项目,消费者在Twitter上面的褒贬评价会直接出现在主页,他们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的渠道为公司建言献策,一方面是为新菜单出主意,另一方面则是投诉现有问题,在此基础上公司设置了好点子奖,而且他们还发现,无数达美乐的员工和加盟商都加入了这项活动。
(Think Oven)
而在店铺中,总是会有屏幕实时显示数据,比如平均完成每单制作所花时间,以及和其他店铺相比拼的包装速度,每周新客户数等,让所有员工一览无余。
这类透明工程的效果立竿见影,同店销售额增长了近15%,在当时,甚至刷新了主要快餐连锁品牌的季度同店销售额记录。
2013年,全新企业软件Splunk上线,它可以广泛储存并深度分析运营和销售数据,为披萨的销售提供了有力的后台支持,也就是在同一年,公司录得了200亿美元的全球网络销售总额,其中35%来自移动端。这个数字到了2015年,已经是50%了,而整个公司62%的订单,已经都由互联网来完成。
疯玩的孩子并不是只有死路一条。(来源:掌柜攻略 作者:何姗) 共2页 上一页 [1] [2] 西式快餐基因“融入”中式快餐 原达美乐披萨高管空降大娘水饺 达美乐比萨被指虚标脂肪含量 实际热量超千卡 达美乐比萨进驻格鲁吉亚共和国 卖披萨的达美乐忙着玩科技 美国达美乐比萨加盟商门店收购创造新纪录 搜索更多: 达美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