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快餐化
2005年,肯德基爆发苏丹红事件,这是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肯德基第一次面临食品安全事件。此后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在内的快餐为食品安全事件所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
而在肯德基遭遇了问题后,百胜一股脑地寄托在必胜客这种不论是消费感觉,还是价位都还是主力消费的年轻人群身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必胜客承担了百胜形象升级的功能。你会发现后来的必胜客进入了一个两难的位置——在“为肯德基补窟窿”和“做年轻人喜欢的体面西餐”之间拉扯。
必胜客慢慢背离了那个有情调有品位的西餐场所,而变得越来越快餐化。必胜客对店门口排队的盛况和这背后代表的高翻台率有一种执念。变身“全时段”餐厅就是提高翻台率的一种手段,现在一些重点地段的必胜客营业时间延长到了18个小时。它希望你快点吃完,快点离开。
这注重的是短时间内营业额的快速提升,而不是用餐体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必胜客的外卖事业——必胜宅急送。它更方便、更快、也不需要和用户接触——之前这些都是快餐的打法。
但必胜客忘了那个最重要的问题:年轻人消费必胜客的不可替代性是披萨吗?如果你在微博里搜索“必胜宅急送”,你会发现不少吐槽菜品的内容。曾经,年轻人议论的焦点可不是必胜客的口味。而是那些标签——洋气、年轻、好玩、高端。
必胜客在选址上也越来越往快餐靠拢,也就是往人流量大的地方走。在那些大型地标式的购物中心(如上海徐家汇或北京西单)开了2~3家后逐渐饱和之后,为了保持增长速度,必胜客开始在一些次级商场或者大超市开店,比如开在乐购和物美这样的超市为中心的广场。甚至开到了景点、公园和家庭数量比较多的社区附近,比如说北京的前门、天坛的必胜客都是近年新开的。
总之,不再是年轻人最集中的或者高档场所。替代它位置的可能是星巴克、Wagas等。即便在披萨这个分类里,消费者也有了更多五花八门的选择——主打手工揉饼的米斯特披萨、来自英国更加精致的Pizza Express(马上诺)、走美式乡村风卖巨型大盘的站点披萨和以榴莲披萨著称的乐凯撒。
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不一样,就像70后、80后、90后会被贴上不同的标签。但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会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追捧的是那些能够“代表我”的品牌。必胜客曾经是其中之一,当年的年轻人在那里聊天、过生日、约会。现在年轻人依然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也需要拍下照片,需要发到朋友圈。
有谁会知道,十年后的市场,手机和Wi-Fi在餐饮场合会变得如此重要。而消费者对手机和Wi-Fi的依赖与必胜客“快餐化”是一对天然的矛盾。
而必胜客已经变成了一个快餐符号,无法向年轻人提供新鲜、独特和高档消费水平的氛围了。年轻人的消费群体对它已经失去了主动探索的好奇心和选择的偏好,必胜客成了一个“随便吃吃”的去处,或是因为位置便利,或是因为赶时间时恰好看到。(来源《中国连锁》杂志 作者:董芷菲 李会娜) 共2页 上一页 [1] [2] 是必胜客不努力 还是我们变了?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首家必胜客欢乐餐厅开业 百胜12月中国同店销售增长1% 必胜客降11% 必胜客上海开出首家个性体验餐厅 必胜客玩了半辈子标准化 为何开始玩“花”了? 搜索更多: 必胜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