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事长郭台铭亲赴日本进行谈判后,台湾制造业巨头鸿海集团对收购日本老牌电子企业夏普似乎志在必得。但夏普还未进行最后决定。
在今天(2月5日)下午的谈判结束后,郭台铭对媒体表示,两家公司交涉后,“90%的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10%就是法律程序的问题了。”他说:“我估计没有什么问题。”他还称希望将鸿海与夏普的理念结合,从而使后者复苏。
如果该收购达成,鸿海提出的超7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2亿元)收购方案,将成为海外买家收购日本公司的最大一笔交易之一,该规模也将超过海尔对GE家电的收购案。
有消息称鸿海已与夏普社长高桥兴三签署协议,获得优先竞购权。双方将在2月29日前签署收购最终协议。
夏普今日晚间发布正式公告否认了“鸿海获得优先竞购权”的消息,只是鸿海的竞购方案有效期将延期到2月29日。夏普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达成任何决定,并称仍将与竞购双方展开友好且迅速的协商。
《华尔街日报》称鸿海已经获得高桥兴三的个人承诺,称其更倾向于接受富士康的收购要约,而非由政府支持的日本产业革新机构(Innovation Network Corp.of Japan)。
中日公司竞购夏普
此前有消息认为,持有超过6000亿日元夏普债权的银行正在向其施压,要求快速达成交易。
夏普出售的液晶面板业务是最吸引各方的领域。该业务一直被夏普视为生命线,是其主营业务之一。夏普在液晶面板领域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和大量人才,不仅研发出全球第一条6代面板生产线、第一条8代线、第一条10代线,还拥有IGZO等独家先进技术专利。夏普还是苹果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目前的“白骑士”是拥有日本政府背景的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和来自台湾的鸿海。
鸿海给出了更优厚的条件,7000亿日元的报价是是对手的两倍多。鸿海在大陆以其子公司“富士康”而知名,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拥有苹果智能手机iPhone以及国内手机品牌商小米的大订单。
但是代工产业毛利低,鸿海一直谋求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并力图使业务多元化,此次收购,鸿海也希望将电子元器件和液晶面板以外的业务收入旗下。
若能顺利拿下夏普,鸿海不仅能与苹果的原有代工业务协同,还能通过控制上游液晶面板提高议价能力、提升盈利;同时,借夏普核心技术作为支点突破代工限制,也能与韩国的强劲对手三星、LG一争高低。
夏普社长高桥兴三此前也表示鸿海“拥有很强的零部件采购能力和生产能力,将带来巨大的组合效应”。
事实上,郭台铭此前也积极试图入股夏普。2012年,双方曾达成约合44亿元人民币的增资协议,鸿海获得夏普9.9%的股权,并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但该协议因夏普随后股价腰斩无疾而终。然而,郭台铭个人仍然注资夏普位于堺市的十代线工厂,获得该厂37.6%的股权,并由鸿海消化工厂一半的产能。
郭台铭曾公开表示,能在两年内带领夏普扭亏为盈。
但市场认为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在此次竞标中更有优势,因为日本不希望将本国企业出售给外国公司,尤其是作为竞争对手的中韩公司。
日本产业革新机构诞生于2009年,政府出资920亿日元(100日元约合8.31元人民币),19家企业共出资100亿日元,INCJ社长和首席运营官个人各出资500万日元组成,是日本唯一一家由官民出资、但是决策权完全交由民间的一家投资机构,目的即是复兴日益衰落的“日本制造”。
1月25日,日本产业革新机构表示,将会向夏普注入3000亿日元资金(约合人民币168亿元),掌握后者的经营权,剥离萎靡不振的液晶业务,与日本显示器公司(JDI)整合。而夏普“白色家电”业务则正探讨与东芝整合,同时向日立发出磋商的呼吁。
2010年,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拿出2000亿日元,将索尼、东芝和日立三家的液晶面板业务整合为“日本显示器公司”,该企业目前的情况稍好于夏普。
但该机构对夏普的重组方案让夏普高层担忧“可能导致公司解体”。而鸿海为了争取夏普管理层支持,则给出了不裁员、不介入经营的整体方案。 共2页 [1] [2] 下一页 鸿海打赢与日本政府的夏普争夺战 代价是55亿美元 夏普液晶业务重组结果将出 否认给鸿海优先权 郭台铭赴日商谈收购夏普事宜 传富士康将收购夏普 报价提高至54.4亿美元 郭台铭亲赴日本 将收购夏普报价提至54.5亿美元 搜索更多: 夏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