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便利店
我们继续来说在“便利”问题上,又一个可以替代麦当劳的角色——便利店。
如果说外卖服务更多是解决线上吃饭的问题,便利店和麦当劳的竞争关系则更多发生在线下。不过在便利店没有发展出规模效应的时候,也就谈不上什么竞争关系了。
而目前,便利店最为发达的上海拥有超过6000家门店,与之对比的,麦当劳在上海的门店数量是180家,拿单个全家来看,也已经有800多家。
来自红杉资本的数据显示,2015年,每一天都有3家新的便利店开业,这个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
在全家、罗森、7-11 ,冷柜里的盒饭、饭团、三明治,热腾腾的关东煮、包子、烤串、炸鸡等自营鲜食系列大约占据了门店商品销售额的40%左右。而为了吸引年轻人,他们都在开发一系列的应季产品,并不间断地推出新品。
那么同样是24小时营业,下楼走几步去便利店迅速解决一顿饭?这听上去不是一个坏选择。而且,和快餐比起来,它听上去似乎也更健康。
4、健康意识
好奇心研究所之前做过一次“因为有了什么,你渐渐抛弃了麦当劳?”的投票,我们一共收获了5979次表态,排在第二位的是“有了健康意识之后”。
是的,人们现在的健康意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强烈,绿色、有机、排毒果蔬汁,包括运动、健身都成为了一种潮流,各种小众品牌的健康口号都开始得到年轻人的呼应,以至于一大堆公司也都纷纷跑出来开始拿健康说事。
而作为快餐业代表的麦当劳,则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和垃圾食品联系在一起。所以麦当劳也想努力扭转这一形象,比如推出一份每样食物都小于400卡路里的健康菜单,包括绿色沙拉,低卡薯条,卷饼等,被认为最绿色的蔬菜羽衣甘蓝也被派上了用场。包括开放式厨房、沙拉快闪、以及馒头汉堡,其实都是在迎合这种趋势。
但话又说回来,麦当劳从来就和健康没有什么关系的啊,年轻人曾经对它的追捧是因为觉得代表了潮流啊。同样地,麦当劳不再是潮流的制造者和引领者了。
取而代之的是星巴克、Wagas等。光是看看每年圣诞前星巴克换红杯这种常规的动作,都会引发无数的社交分享,就可以知道它目前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有多强了。而自从 2011 年星巴克把原本logo上的 “Coffee” 去掉后,食物的种类已经越来越多了,星巴克还有意在去年引入了品牌化的小食,这可能未来让星巴克成为一个另外方向上的快餐公司。
2011年,Coffee的字样被去掉
至于Wagas是如何抓住年轻人的,我们在这篇“好奇心 2015 年轻化”系列报道里已经做了详细分析。
它们都成为了麦当劳最直接的竞争者,比麦当劳有更好的空间消费体验,而又不失服务效率。
5、连锁中餐
中餐难以被标准化导致其很难形成连锁经营,所以当你想要快速解决一顿饭时,中餐、尤其是正餐,往往不会进入你的选择范畴。但中央厨房改变了这一局面。
通过使用中央厨房,中餐同样可以保证菜品的质量稳定和服务的高效率,而相比于麦当劳,它们的口味也更符合本地消费者。
拿绿茶来说,它在开业最初就开始使用中央厨房的配餐方式,这样一来,厨师的培训被简化,菜品的成本也降低,因此也有足够空间保持平价。另一方面,类似绿茶、外婆家的平价连锁中餐厅又很重视环境氛围的重要性,因此每一家特色的装修也就比麦当劳的千篇一律来得有心意了。
而为了提高有效营业时间,他们也都会推出专门针对年轻公司人的午餐套餐,因为性价比高,从麦当劳那里抢走了不少顾客。
另外,一些特色单品、小吃也成为了一种流行。最有典型代表的是黄焖鸡米饭,在我们上述所述的调查中,它同样是一个呼声很高的选项。我们曾在一篇报道中探讨过它的流行脉络,它满足了一个大众口味,很多人觉得像一顿“正经的饭”、“热腾腾”、而且门店足够多,以及价格合理。
从随便吃吃这个角度来说,它成为了麦当劳的竞争对手。
黄焖鸡米饭
6、线下的不景气
当更多的人通过线上解决吃饭、购物问题时,线下的不景气已经成为一种事实。百货商场曾经是21世纪早期中国人惬意的购物去处,如今却盛况不再。
截止2015年6月30日,百货关闭25家,上半年的关店总数甚至超过了2014年一整年的数量。而在挣扎中的百货,营业面积比去年同比减少1619.65万平方米,相当于减少了81个西单大悦城。而麦当劳最初在百货、Shopping mall中都能够占据黄金位置,购物之后去吃麦当劳曾经是个时髦的消费方式。而现在人们因为社交需要走进门店时,往往是要满足“吃顿好的”的需求。麦当劳不再是线下购物过程中一个体面的休闲、休息场所。
这同时也会影响到麦当劳未来的选址,而现在那些新兴的吸引年轻人的商场,麦当劳已经很少再有独立门店,而是和很多小吃混杂在一起。有些甚至都没有了麦当劳。
7、当然,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
在麦当劳之前,汉堡并不是一个如此受人欢迎的食物品类,也没有公司将“快餐”这个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
但在它之后,这个本身就称得上是新概念的餐饮形态,和它所代表的方便、高效、高品控、规范、餐饮潮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主流。
红底黄色双拱的logo成为了世界上识别度最高的商标之一,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在119个国家拥有3.2万家门店,每年的营收超过270亿美元。1980年代进入亚洲各新兴市场时,它曾一度被社会学家当作是最好的全球化标记拿来探讨。这个被称为“洋快餐”的新玩意不但改变了东方人的就餐习惯,也在影响着社会规则。
当麦当劳最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它约等为一种“先进的西方文明”。除了汉堡、薯条,它教会了人们排队点餐,带给了消费者一个干净也明亮的就餐空间,在套餐里附赠玩具,并定期举办一些有意思的互动项目。
在《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一书中,学者闫云翔认为麦当劳在进入北京时,将儿童作为它主要的消费群体。但如今,这个吃着麦当劳长大的群体已经日渐成熟,而麦当劳的变化却并不显著,它还几乎是我们小时候的模样。
当然,也不能说麦当劳一点创新也没有。像上面提到的自选汉堡,在澳洲试点的沙拉,但它们还是更像一次次的营销。
说回“因为有了什么,你渐渐抛弃了麦当劳?”的这个调查,排在第一的选项是“并没有抛弃麦当劳”,但问题是它成为了选择之一,而不是心向往之。
时代和市场变了,越来越多的新事物也在渗透并翻转餐饮业,重新分配市场,“什么是酷”,“什么是潮”也早就不是麦当劳说了算了。
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需要认真考虑下这些“敌人”们了。(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马宁忆 李会娜 制图:许冰清)
共2页 上一页 [1] [2]
麦当劳在欧洲遭联名举报 或陷入垄断疑云
换上新包装之后 麦当劳这次要换餐厅设计了
遭到联名举报!美国麦当劳再陷垄断疑云
大陆首个麦当劳叔叔之家启动
麦当劳又干了一票 让麦咖啡学会了表白
搜索更多: 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