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鞋王”百丽正面临困境。近日,百丽国际发布了截止2015年11月30日的201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百丽集团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跌10.4%;而运动、服饰业务同店销售增长6%。财报还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百丽集团净增278家门店,其中272家都是运动、服饰店铺。
百丽正在减少鞋类店铺的数量,加快运动、服饰类店铺的扩张。2015年前三季度,百丽共计关闭418家鞋类店铺,增加运动、服饰类店铺367家。百丽借运动行业流行激进的扩张策略值得注意,目前来看,鞋履业务继续低迷,而热门的运动行业也已初步显现放缓迹象。
盲目追求规模,红利殆尽
规模化优势为百丽登上“鞋王”宝座贡献不小。1991年百丽进入内地,在深圳成立工厂,当时主要为香港品牌代加工。因创始人邓耀很快不满足加工贸易的生存状态,于1993年开设第一家百丽零售店,由此开始了一个零售王国的建立。
1995年,百丽通过选择个体经销商成为当地独家零售代理的方式开始建立品牌零售网络;2004年底,百丽在内地控制的零售网点达到1681家。此后,百丽在内地的零售资产通过“改签租约”的方式全部转移至离岸公司百丽国际旗下(即今天的上市主体)。
在鞋类业务方面,百丽集团自主经营百丽、思加图、天美意等13个品牌;同时还代理经营拔佳、卡特、其乐等7个品牌。
百丽通过开店疯狂扩张规模,其2009年—2013年每年新增鞋类店铺都保持在1000家以上;此外借助资本力量收购行业内成熟的零售网络也是其扩张手段之一。2007年,百丽以16亿元收购江苏森达,后者曾是男鞋第一品牌;2013年,百丽收购龙浩天地所有股份,跨足鞋类高端市场。
亿欧网了解到,目前百丽国际在大陆共有20506家零售店铺,百丽形成了强大的零售网络。同时在2009-2014年期间,百丽的营业收入以每年近50亿元的速度一直稳步增长。
但随着市场饱和、电商冲击等因素,百丽依然收到了冲击。2010年开始,百丽的营收增长率出现下滑的趋势,从2011财年的22.1%降至2013财年的10.3%;其净利润增长率也从2010财年的35.2%下降至2013财年的3.2%,下滑幅度很大,这说明百丽增长速度已经放缓。而2015财年,百丽的营业额首次下降,由2014财年的430.67亿元跌至400.08亿元。曾经的“鞋王”百丽,正走下坡路。
跨界运动、服饰不是长久之计
除了自有鞋类品牌以外,运动鞋和服装业务是百丽第二业务,随着自有品牌业务增长放缓,百丽在逐步加大运动品牌、服饰业务占比,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服装布局方面,2013年8月,百丽收购日本服装零售商巴罗克;随后又与意大利品牌蓝诺签订收购协议,企图进军高端时尚服饰市场。百丽同时还是多个运动品牌的代理商,它代理经销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和匡威等在内的7个运动、服饰品牌。
2014—2015财年,百丽的鞋业收入开始下滑,但是运动服装收入还保持着增长,根据百丽2015财年财报显示,其主营鞋类业务收入为205.78亿元,同比仅上涨1.5%;而运动、服饰业务收入为169.71亿元,同比增长了17.2%。由此可见,运动服饰业务在百丽集团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但是,这依然未能缓解百丽国际销售额的下滑。百丽国际2016财年前三季度鞋类业务同店销售分别下降7.8%、7.7%、10.4%;与此同时,运动与服饰销售增长也由第一季度的12.4%减缓至第三季度的6%。 共2页 [1] [2] 下一页 百丽国际两天市值蒸发34亿 主业加速衰退 投行一致差评 百丽鞋类销售跌入泥沼 同店销售下降10.4% 百丽Q3开店278家 鞋类同店销售下降10.4% “鞋王”百丽沦为代理商:零售网点净减少424家 “老”鞋王百丽气势不再 靠运动“牌”勉强盈利 搜索更多: 百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