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应用
最初,IBM计划将Watson应用于极端难解决的问题,在早期新闻发布会中宣称将把这项技术用于“登月”工程、“终结癌症”以及加速非洲发展领域。不过,一些承诺迅速消失。比如说,IBM曾计划和花旗集团一同开发Watson,并将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该银行的业务活动。但是,这个计划很快便没了下文。
在成立的10个月内,Watson业务集团在继续推进研发的同时,已经通过云平台向企业交付认知技术。在产品方面,该集团陆续推出了Watson Discovery Advisor、Watson Analytics、Watson Explorer,帮助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商业化方面,已经跟25个国家、12个行业的数百名客户达成合作项目,Watson已进入金融、医疗、零售和日常生活领域。
在金融领域,Watson被部署于财务管理和保险业务,给客户经理提供更好的建议。
凯雷声称,绝大多数的客户仍希望有一天Watson能参与“登月”工程,但是短期内他们更希望这种技术能给他们的生意带来巨大改善。
人工智能世界内的批评人士坚称,Watson和最初的突破没有关系。哈蒙德说,“IBM将太多东西强塞到Watson品牌下,但是它已经不是Watson了。”对于此类批评,IBM不以为然。凯雷说,“Watson品牌下的每一件产品,都是非常高端的人工智能,事关机器学习和高速非结构数据。”
参加“危险边缘”大赛的五年后,Watson已经远非当初那个笨重的大块头,增加了很多功能,比如说图像识别,以及消化和处理现实世界信息,等等。
系统采用
Woodside技术和策略部门负责人肖恩•格利高里指出,“一旦发挥作用了,你就会走在这种技术采用的前沿。机器不会忘记学会了的知识。”
眼下,争论的焦点或许更多的不是关于Watson是否能兑现当初的承诺。如果采用这种技术的早期客户能有效地训练这种系统为自己工作,那么Watson将实现当初的部分承诺,甚至会进一步延伸自身能力。
对于Watson早期用户来说,另外一项挑战是要想清楚自己是否能够相信这个系统给出的答案。比如说,在金融领域,一台聪明的机器能够给出问题的答案,但是它本身并不能就这个答案给出解释。如此一来,它的答案也就没有多大用处。哈蒙德说,“如果你走进首席执行官的办公室,说我们必须关掉三家工厂并且裁掉一些工人,首席在执行官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为什么?’。”他补充说,“光给出结果是远远不够的。”
哈蒙德还认为,IBM旨在让这种认知计算系统变得更加透明的努力,比如说利用一种名为WatsonPaths的可视工具让用户更清楚地了解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也是远远不够的。
谈及IBM的转型,不得不提上世纪90年代,IBM传奇首席执行官郭士纳将这家陷入深渊的公司拯救回来的故事,以及他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的理论。但是,罗睿兰面对的这一次转型,大象IBM不仅仅要跳舞,而且要跟其它动物们比拼赛跑,因为世界变了。IBM已经燃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革命的希望,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兑现自己的承诺。(腾讯财经 米娜) 共2页 上一页 [1] [2] 日本餐饮业经历变革 3D打印机器人成吸睛法宝 老板也怕机器人抢饭碗了 全国首家机器人海鲜自助餐厅在哈尔滨开业 机器人将历史性地接管你的工作 巨人IBM在中国两大悬念:为何不谈智慧城市了? 搜索更多: IBM 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