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金立化”曾经是金立这家老牌手机厂商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市场战略,但如今,重掌国内营销大权的金立董事长刘立荣也许不得不承认金立走了“弯路”。
近日,刘立荣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度开始,公司又重新明确了商务定位,以超级续航为基础的商务定位,力争在未来3年重返国内前三的市场地位,为此2016年金立将投入接近10亿元重塑品牌。
金立董事长刘立荣
对于两年前金立内部开始的从“煤老板”到“小清新”改革转变,他并没有多提。从金立今年释放出来的市场信号可以看到,年轻人的市场主要交由子品牌负责,金立开始重走商务路线。
但和两年前相比,商务市场的玩家又多了许多,如华为的Mate系列,酷派的锋尚系列,这一次,留给金立的机会还有多少?
重回商务路线
金立成立于2002年,早在2003年手机销量就突破了百万大关,2004年销售手机170万部,其中内销140万部、外销30万部。
对于那时候刚成立两年的手机企业来说,这样的销售数字有着时代的烙印。一位手机行业的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那时候国产手机厂商通常需要八周以上的采购期,四周之后才能知道产品的销量好坏,而国际厂商需要的时间更久。金立的“野蛮生长”得益于快速联动的体系,而在那个年代,市场反应和渠道远比“品牌”更重要。
这种地毯式铺货的模式让金立在2010年迎来了手机销售的高峰。到了2011年,金立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已经超过2100万部,成为国内开放市场和海外ODM市场份额最大的本土手机制造商。
但手机市场的变化总是很快。在功能机最高峰的时候金立遭遇到了智能机的围剿,而随后互联网手机如小米、荣耀当道,情怀手机又逐渐受到市场追捧的时候,金立还在处理库存危机。
金立内部高管曾经对记者表示,那时候,过往助力其坐上国产手机第一把交椅的客户人群逐渐被替代,传统的营销公司也正向技术和产品型公司转型,金立给自己的定位是希望完成产品从“煤老板”到“小清新”转变。
但这条“去金立化”的路子并没有给金立带来惊喜。
刘立荣对记者表示,在探索中,金立发现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沉淀,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度开始,公司又重新明确了商务定位,以超级续航为基础的商务定位。
“重新明确了这样一个方向,金立推出了M5,以及以超级续航为卖点的手机,我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刘立荣说。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商务手机在中国的市场空间已经被华为、中兴、酷派等厂商占领,特别是Mate7在商务人士中的火爆,留给金立的时间和空间也许并不多。
“金立会在品牌建设上开始发力。”金立高管对记者透露,金立计划2016年1月份开始,投入5亿元以上资金在全国进行品牌优化升级,品牌营销重点投向品牌契合度高的体育项目,如与中国足球国家队合作投入1.5亿元,与央视5套合作投入2亿元以上等。再算上在印度板球运动的投入,金立将有约10亿远资金投放到品牌建设。 共2页 [1] [2] 下一页 金立再博一把 老牌手机厂商困局待解 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将投10亿重返国内前三 金立群:亚投行成员国将超过70国 金立手机:渠道红利消失之后 金立手机频出故障 想退换遭拒绝 搜索更多: 金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