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早,也许大多数人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就是,早餐该是牛奶配面包还是豆浆配油条。
豆浆是中国特有饮品,对于多数乳糖不耐受的汉族人来说,豆浆也许是忙碌的一天的开始、补充营养与健康生活的不二选择,而豆浆中最出名的品牌无疑就是永和。
永和最起初来源于台湾的一处地名,因众多手艺地道的退役老兵在此卖早餐磨豆浆,而成为以豆浆著名的区域。在1982年,林炳生创立台湾弘奇食品,其后又将“永和豆浆”品牌发扬光大,并促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台湾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1995年,林炳生又将“台湾名片”永和豆浆带到了大陆。起初林先生来到上海发展并不是那么顺畅,因与本地一同名为永和豆浆的品牌重名而打上了官司,最后也没有论出胜负。不过,最后判决结果对林炳生还是有利的,对方在其品牌永和豆浆后面加了个后缀,而林炳生最终得以保住了自己永和豆浆的招牌。
事实证明,这个“永和”招牌十分受用,对手也运用得如鱼得水,而现今许多消费者仍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现今对手已成为了内地中式餐饮的排头兵之一,其门店数量也直指林炳生的永和豆浆。
在进入大陆之后,永和在经历了最初漫长的草创期,终于确立了一套自己的产业标准体系,并缔造完善了上、中、下游产业体系,从大豆的生产到加工,再到门店销售和散装产品销售,产业链条已十分完整。
标准化的模式给永和带来了可以扩张的条件,这二十年间,永和豆浆门店也超过了500家。尤其是近几年大众餐饮的蓬勃发展,永和也达到了每年新开80家的平均速度,而其未来三年的目标则是开到800家,五年的时间达到1200家店。
为加速扩张,企业往往会采用加盟的形式,而这样也会给品牌带来监管不力、质量良莠不齐等“副作用”,此前就曾有好几个餐饮品牌加盟店,接连被爆出卫生问题,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但是,永和却好似完美的避开了这些副作用。
“永和豆浆的展店步伐比较稳健,我们对门店选址有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的评测体系,这套体系的严格程度保证着永和豆浆的开店质量,所以永和豆浆的扩张计划并不急躁。”稳健的步伐也许就是永和能保持高度好评的原因之一。
虽说今年上半年餐饮有一片回暖之势,但也避免不了因经济增速放缓而带来的消费热情下降的事实。不可置否的是今年已有多家商场、百货、服装、配饰品牌缩减门店,而接下来或会有更多行业面临同样状况,餐饮行业如何做到不受波及也将是一个考验。
面对商业领域“寒流”,永和表示这个他们是痛并快乐的,也认为这个寒冬是激发中国经济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倒逼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机会。
为此,这个“豆浆王者”表示,未来公司将“稳扎稳打,厚积薄发,自然自发地实现规模的扩张。”
以下是观点地产新媒体对上海弘奇永和食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访实录:
记者:永和的产业链是怎样的?其中永和豆浆门店占营收比例有多少?
永和:永和豆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大豆的种植、深加工延伸到商品销售事业、餐饮连锁事业,为消费者的饮食健康提供系统化、可掌控的安全保障。
当前商品销售和餐饮收入各擅胜场。自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以来,餐饮业全行业经历了一场内部结构调整,高端餐饮下滑,而大众餐饮却逆势增长,永和豆浆的餐饮连锁系统也经历了与大众餐饮相似的增长轨迹。
记者:连锁店今年的效益如何?
永和:今年以来,整个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带来整个餐饮行业传统业务出现滞步不前状况,但O2O等新业务新模式为永和豆浆开辟了新的市场,扩大了单店服务半径,提高了生产效率,所以今年整体而言永和豆浆连锁店同店业务是一个增长的状态。
记者:永和门店已超500家,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家?
永和:平均每年增加80家店。
记者:未来的扩张计划大概是怎样的?
永和:永和豆浆的展店步伐比较稳健,我们对门店选址有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的评测体系,这套体系的严格程度保证着永和豆浆的开店质量,所以永和豆浆的扩张计划并不急躁,我们希望用三年的时间达到800家,五年的时间达到1200家店。
记者:每开一个分店的盈利周期大概多久?
永和:从单月盈利来讲,基本上每家店都可以实现开店首月盈利,投资回收周期则依区域位置、竞争状况、管理方法等不同而长短不一,但大多数落在12-20个月这样一个区间里,相比传统的餐饮酒店行业有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回报。 共2页 [1] [2] 下一页 肯德基、永和豆浆被指销售用浓缩液或豆浆粉制豆浆 永和豆浆将引进Kroger美国3000家超市 永和豆浆创始人林炳生:我的创业三重境界 国家质检总局抽检:永和豆浆检出转基因成分 永和豆浆林炳生创业的三重境界 搜索更多: 永和豆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