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苏宁升级了营销总部,设立了COO(首席运营官)。每个事业部在商品经营上是独立的,平台是统一的,在这个统一平台下,由营销总部和COO去协同各个板块,建立大的沟通协同的机制。“这个模式摆脱了过去那种严格的层级管理,每一个部门和其他体系要通过一个共同的上级沟通,然后在向下传达,那样的效率太低了。而现在是业务单位完全可以网络化的交流,比较开放”孟祥胜说。
如何鼓励内部创新
有了战略和组织架构,转型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人”。在孟祥胜看来,苏宁过去几年的转型期里,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才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首先,在吸引人才上,“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社会上一些人才对苏宁的认知还是偏传统电器零售,但对苏宁转型的没有完全认知。” 孟祥胜对说。
而在面试时,不少面试者会有疑问:“苏宁转型有几分成功把握?凭什么成功?苏宁有没有互联网基因?”
吸引人才的另一个挑战在于从北上广转到南京工作的顾虑。“记得有次和一个互联网人聊天,我问他为什么不想到南京来?他说北上广这类互联网企业扎堆,即使跳槽也很容易,但到了南京换工作成本太高。”孟祥胜说。
而在招了大量人才后,怎么去把他们消化吸收掉,怎么让他们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新鲜血液和驱动力?也都是苏宁在思考和实践的事情。
孟祥胜告诉记者,苏宁的应对方法一方面是从人事角度加大宣传,提高待遇;第二是苏宁必须把自己业务做好才能吸引人才;第三是随着人员结构的变化,强调员工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筑巢引凤”。
特别是对于如何鼓励员工内部创新,苏宁分了两步走。
孟祥胜介绍,一方面总部制定了奖励创新的政策,在第一阶段,鼓励大家百花齐放,无论创新提案的价值高低,只要报了创新提案的员工都会受到奖励,以此来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在2014年的年终大会上,互联网创新奖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奖项,一等奖获得了10万元奖励。而这一奖励在此后升级成了每个季度奖励一辆特斯拉。
在第二阶段,苏宁开始推动有组织的创新。例如,总部每个月会发出一批指导性的课题,由大区或分公司、经营中心或某个店面围绕这个课题有针对性地去找到创新方法,并给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的投入问题,可以内部申请创新基金。2014年苏宁设立了1000万元的“互联网创新基金”。
此外,单纯依靠南京,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苏宁对人才的需求。孟祥胜在告诉记者,苏宁已经启动上海专项,在上海建立苏宁的第二总部,围绕互联网的研发、零售、金融去招聘人才。(一财网 刘佳) 共2页 上一页 [1] [2] 苏宁云商A股在深圳暂停交易 原因暂时不明 苏宁云商只能靠“资产运作”救命 资产运作很成功 苏宁云商2个月业绩增长10亿 苏宁云商闪电推出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 7月10日复牌 苏宁云商在上海建立第二总部 发召集令拟招200名人才 搜索更多: 苏宁云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