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义与合同
鼎晖注资约2亿元,收购俏江南10.526%的股权。“这笔钱我们在系统建设上花了1亿元,还有1亿元聘请了麦肯锡、北大纵横、日本酒店管理公司等许多咨询公司帮助我们做管理方面的咨询。”可见张兰着力发展公司的决心。
但业内普遍认为,该合同存在“对赌协议”:俏江南最晚在2012年底之前必须上市。如果非鼎晖方面原因造成俏江南无法在2012年底上市,鼎晖江南(鼎晖为投资俏江南在香港方面注册的公司)有权以回购方式退出俏江南。
俏江南上市确实成为张兰事业版图扩张中的第一要务,这似乎也在印证这种猜测。
2011年3月,俏江南向证监会发行部提交了上市申请,但数月都未等来书面反馈意见。张兰与资本交恶的传言开始出现。
据知情人回忆,俏江南与投资人的关系刚开始没有那么水火不容,张兰曾让时任CEO的魏蔚“多听取鼎晖的意见”,甚至让鼎晖帮忙推荐CFO等人选。只是张兰个性张扬,遇事容易激动,稍有不满,便会脱口而出。比如当年8月一次公开采访中,张兰说:“引进鼎晖是俏江南最大失误,毫无意义”,“他们什么也没有给我们带来,那么少的钱占了那么大的股份。就当我们交了学费吧。”此事迅速发酵成“张兰炮轰鼎晖”事件,令双方关系陷入紧张。
2012年春节前夕,俏江南止步IPO。张兰决定转入香港股市,不料又因“10号文”梦断股市。
张兰急于寻找解决之道,想到了移民。身为“朝阳区政协委员”的张兰擅自更改国籍,移民加勒比岛国的消息在网上引起极大质疑。张兰未能叩响IPO大门,又不得不申请退出朝阳区政协。
“如果不是为了让这个企业上市,我为什么要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去到一个鸟不拉屎、气温四十多摄氏度的小岛?去一次我得飞24个小时!”张兰很委屈,加勒比海上的那个小岛,“几百年前是海盗生活的地方。”
餐饮老板和海盗,其中奇怪的反差,似乎暗合着张兰和投资机构巨大的价值观差异。
张兰是带着江湖气息的生意人。想当年,她和弟弟一起经营“阿兰酒家”时,遇到有爬墙逃单的、喝酒闹事的,耍无赖不结账的,张兰利用各种黑的、白的社会关系一一摆平;流氓来收保护费,兰姐带着弟弟去找流氓老大谈判;春节厨师甩手不干了,张兰就自己挽起袖子下厨炒菜……
张兰白手起家,靠的就是一盘菜一盘菜炒出来的;而投资方鼎晖,“要求成倍的回报,10倍以上的回报在他们看来很正常”。
对鼎晖急于求回报而不通人情,张兰难免心生不满。这是不讲江湖道义啊!另一方面,经营上的压力也让张兰这个要强的女人抓狂。
经营难以达标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难以抗拒的便是高端餐饮市场的衰落。在“八项规定”颁布后,中国餐饮大环境集体遇冷。昔日的京城兰姐,也难挡“餐饮冬天”带来的寒冷。
张兰也想过通过团购、快餐等方式尝试转型大众餐饮,但都未见成效,反而将俏江南的定位置于尴尬境地——大众餐饮利润水平偏低,与高端餐饮此前定位、门店、人才资源相差太大,而且大众餐饮领域竞争激烈,外婆家、绿茶等平价餐厅的崛起分流了不少消费者。
业绩不达标,上市似乎更无望。
鼎晖不可能松口。张兰当初放下的豪言均未实现,伦敦、米兰开店的事情未见结果,而注入资金后,只有让俏江南尽快上市,鼎晖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对张兰来说,俏江南必须加速扩张,若稍有放缓,就会导致成本过高,而这样的持续扩张又需要大笔资金,张兰同样渴望上市。
屡次上市未果,张兰向公众展示出本不该出现在成熟企业家身上的任性。
“我不知道(原因),没有说不过会,在排着呢。我不太懂,反正我们提交了,它爱过不过,跟我们没关系。”语气似乎带着点赌气意味。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俏江南 俏江难” 张兰私人账户被CVC申请冻结 俏江南、浙江广厦等民企穷于经营保护伞 忽略效率和质量 张兰:这些年,我学会了谨言慎行 张兰:创业女王 张兰:创业要有克服万难的心理准备 搜索更多: 张兰 俏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