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伊利稳稳地迈入“500亿俱乐部”,并将2015年销售目标定在610亿元。
4月24日晚间,伊利股份 (600887.SH)发布了2014年业绩报告,公司去年总营收544.4亿元,同比增长1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4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公司主营业务(乳制品加工制造)营收534.9亿元,同比增长12.7%。主营业务中,液态奶、奶粉和冷饮分别营收424.1亿元、 60.1亿元和42.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蒙牛乳业在一个月前率先亮相了成绩,这就很容易让业内对两巨头的表现进行比较。从营收来看,两者都突破了500亿,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从产品结构来看,双方在奶粉和冷饮方面差距明显,而产品线是否完善、均衡,又反映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靠并购来迅速补齐短板,另一个则自力更生寻求稳健发展。”乳业专家陈渝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对于发展到今天的伊利、蒙牛而言,一城一池的得失已经不再重要,如何确保全产业链资源安全、占领研发制高点,是两巨头再出发的方向。
“稳”字当头
纵观中国乳业近20年的发展,“快”和“稳”是每家乳企时刻面临的抉择,然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告诉大家:欲速则不达。
伊利2014年财报显示,公司在液态奶、奶粉和冷饮等业务板块都位居行业前列,且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奶粉业务也承载着国产品牌的复兴使命。公司去年奶粉营收60.1亿元,同比增长9.1%,奶粉及奶制品毛利率同比提高1.83个百分点至45.62%。
“尤其是在去年奶粉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且面临海淘的冲击,伊利品牌奶粉能够取得这样的增长,还是很不容易。”乳业专家宋亮预计,2015年伊利奶粉业务营收会超过70亿元。
对此,伊利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公司不会单纯依赖某个单品或事业部,而是每个事业部都要有一款领头羊的单品,也可以成为“爆款”,比如常温奶里有金典和舒化奶,冷饮有巧乐兹,酸奶有畅轻,等等。“公司内部一直在强调金字塔和正三角结构,包括奶源、生产加工和产品线,一定要追求稳健、均衡。”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求稳就意味着失去惊人速度,并且在主动创新求变上有可能慢一拍。
比较伊利和蒙牛的业绩增速不难发现,通过收购雅士利,蒙牛奶粉业务2014年同比增长82%,而这也助推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分别同比增长15.4%和44.1%;伊利营收、净利增速分别为13.9%和30%,自力更生的显然没有借助外力的跑得更“快”。
一位乳业研究人士对此称,靠1+1换来的是短期算数增长,能否有效整合并实现可持续增长则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本报记者了解到,最近伊利和蒙牛高层都在为下一步“充电”,蒙牛部分高管及上游合作企业负责人跑到欧洲学习,伊利部分高层在呼和浩特培训了好几天。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近日频繁提到构建生态圈,推动公司与产业链伙伴实现共赢;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则在千方百计扩产能、拓渠道。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自2013年3月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伊利对外投资近50亿元,新建12个项目,除了新西兰奶粉工厂项目以外,在国内布局的大多是常温奶和酸奶的产能。
乳业专家冯启分析称:“如果把奶粉比作空军,液态奶则是陆军。”液态奶在乳企集团军中的地位比较关键,也非常考验各家的基本功。而如果要迈入全球五强,这些基础建设是必须加大投入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 蒙牛、伊利争夺“液态奶第一”背后 伊利前老板郑俊怀创业史揭秘 一年内对外投资11个项目 伊利频繁布局为哪般? 伊利一年内对外投资11个项目 频繁布局为哪般? 伊利或将成国内首个跻身“500亿俱乐部”的乳企 搜索更多: 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