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点上,孙伊萍上任两年的时候曾坦承,“蒙牛的转型只完成了30%”,如今又到了三周年时间点,在部分乳业专家看来,蒙牛转型路只走了一半,至少在2018年才能看到一头崭新的“蒙牛”。
“两巨头”的新征程 尽管伊利、蒙牛多次出现在“全球20强”榜单中,但“500亿俱乐部”则是乳企梦寐以求的目标,伊利去年底曾为进入“全球10强”隆重庆贺,并随即着手描绘迈进5强的路径。
2013年伊利营收478亿元,蒙牛营收434亿元,两巨头差距在44亿元。即便2014年双方差距仍保持在40多亿,但双双步入500亿俱乐部则给业界留下太多想象的空间;尤其是国内乳业两巨头合计1000亿的体量,更是左右着行业的发展节奏。
“如果说光明、新希望和三元在十年前还有追赶伊利、蒙牛的规划,五年前还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目标,但今天看来,其他乳企在三五年内都很难赶超这两个乳业巨头了。”一位长期研究中国乳业的人士分析称,随着产品结构和品牌矩阵日趋成熟,走在后面的很难跟上,外来者进入门槛将逐步提高。
但在雷永军看来,突破500亿销售额后,蒙牛、伊利两巨头需要承担更多产业责任。“2014年因奶荒转为过剩引发的倒奶事件,并非不可以避免的。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讲,未来乳业两巨头需要从过去的那种单一竞争走向竞合,有竞争更要有合作,这样中国乳制品行业才能良性发展。”
从各自发展路径来看,蒙牛通过收购雅士利、君乐宝和现代牧业等兼并方式,来实现旗下多品牌阵营发展,而伊利则主要以参股的方式来进行产业链布局,比如参股辉山乳业等。此外,在国际化进程道路上,双方更是步调一致,纷纷到海外找奶源、建工厂。
本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底伊利位于新西兰的工厂举行落成仪式,听闻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场参观后,蒙牛方面也积极部署,不甘落后。随后,在新西兰颇具当地特色的农业科技展览会上,习近平主席与新西兰总理共同见证了蒙牛、雅士利在新西兰系列合作项目的签约,鼓励两国乳企进一步全球化。
这个细节足以看出乳业两巨头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根据对各行业的研究,一般来说,第一名应该与第二名有至少30%的差距,即前者规模比后者大三成以上。如果差距来开,后者很难赶超,如果差距很小,双方都面临着‘危’与‘机’的考验。”雷永军认为,进入“500亿俱乐部”对蒙牛的挑战更大,接下来将成为伊利的重点防御目标。
而除了面对伊利等“外敌”的进攻,靠兼并做大的蒙牛还需要处理好旗下各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以酸奶为例,蒙牛和达能联合开发的低温酸奶产品,在市场上会遇到君乐宝酸奶的竞争,双方是各退30里,还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呢?“如果各退30里,那么这30里就有可能被伊利或光明抢占;如果打得你死我活,那就是两败俱伤。”上述乳业人士认为,蒙牛旗下各品牌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竞争,但需要是良性的,究竟消费者喜欢哪款产品,让他自己来选择。
孙伊萍对此曾强调:“蒙牛下一步将致力于打造生态圈——让更多外部公司与蒙牛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做事。”
不过,在乳业产业链上,奶牛养殖企业利润高,就意味着下游乳品加工企业成本高。在利益和效益面前,旗下的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经济个体,也都需为投资者负责。所以,想整合成一盘棋,并做大“蒙牛系”,留给孙伊萍的工作显然还有很多。一财网 张志伟 共2页 上一页 [1] [2] 蒙牛加码冰淇淋业务 推独立品牌挑战中高端 雅士利被蒙牛收归后业绩大跌 达能高管入主救急 蒙牛牛奶保质期内变质不处理 网友微博维权获赔40元 现代牧业污染触目惊心 七成牛奶供应蒙牛使用 达能欲借中国乳粉市场挽业绩 与蒙牛再牵手 搜索更多: 蒙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