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
电子商务一定要做
但不一定亲自做
姜东南:赛格去年的半年报显示,赛格电子商务业务(赛格网运营平台)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虽然利润只有65万元,但实现了11028.57%的增长。实体卖场受电子商务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看来赛格已经开始向这个领域探索,你对电子商务怎么看?
刘志军:对电子商务我有两个很深的感触。一是电子商务一定要做,但不一定要亲自做;二是实体卖场也有电子商务替代不了的地方。
对第一点,我认为做实体经营和做电子商务是两个不同领域,经营思路、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比如做实业是要求你一开始就要想怎么赚钱,一上来就要有盈利;而互联网思维一般是先积累用户,或者说先“烧钱”,然后再谈盈利。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战术,基因不同。目前实体转战电子商务做得最好的好像也只有苏宁易购等几家。我们现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服务为主,做平台,未来更多的是整合资源。
但是电子商务中用户第一、服务第一、体验第一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在实体运营中借鉴、吸收,并形成我们的特色产品及服务。未来互联网就像空气或水,任何业务都离不开,主要是怎么结合的问题。
姜东南:如何理解“实体卖场也有电子商务替代不了的地方”?
刘志军:网购更多的其实是年轻人,或以年轻人为主。但我们发现很多年龄再大一些的还是喜欢到实体市场。另外,有些业态需要你到现场才能体验,比如智能穿戴设备、3D产品、影院、体感游戏等等。
即便是年轻人,也不可能永远“宅”在家里,总要出来走走、逛逛,约上两三好友出来玩玩。我们的卖场就可以针对这个群体的消费特点进行定位。比如我们在南通的项目就是以科技、时尚、动漫为主题。实际上,未来网络和实体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并不存在谁取代谁。
姜东南:有报道说去年华强北地铁施工给沿线商家带来了不小冲击,很多卖场甚至出现“空铺潮”,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的两大龙头企业之一(另一为华强——记者注),你们感觉是这样吗?
刘志军:去年年初刚开始地铁施工的时候,华强北沿线商家的悲观情绪很浓,源于对华强北的未来不确定。
针对商家的“叫苦”,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并增加了很多投入、做了很多安商稳商工作,比如增加公共投入、举办“华强北旺购节”、疏导交通等。另外,商家自己也在积极“自救”,调整租金、调整业态、增加服务等,很多商家都实现了企稳回升。最后大家发现事实上没这么悲观。比如赛格仍保持了99%的出租率。而且我觉得,地铁施工对商家的影响其实并不是太大,最重要的是电子商务的冲击。
姜东南:赛格在上个世纪曾经历过辉煌,但前些年也遭遇了发展低谷,现在看来已走出低谷并日益向好。
刘志军:赛格电子配套市场(赛格电子市场前身)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引领了华强北从单纯的上步工业区到电子商圈业态的转型。作为深圳的老牌国企之一,赛格历经深圳二三十年的市场洗涤,到现在除了电子专业市场,整个集团还有集成电路半导体制造、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小额贷款、进出口供应链等业务。其实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和转型机遇。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赛格曾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当时几大官司缠身——记者注),但现在我们已经缓过来了,这几年一年比一年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最关注的是怎样寻找新的业务和新的发展的问题。套用一句歌词,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深圳商报记者 马剑芳 整理)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惠州赛格假日广场购物中心预计年中入市 赛格天翼数码广场入驻苏州园区CBD 1月8日开业 赛格国际电子产业ECO中心启动 产业综合体落户龙岗 30名员工靠卖废旧设备扭亏 华控赛格转型前景未知 赛格一款赛靓上衣被曝抽检不合格 搜索更多: 赛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