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首先得恭喜海底捞。这家公司刚刚获得”2014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这个奖是我很喜欢且尊敬的《快公司》杂志颁发的。
海底捞获得的颁奖词如下:“海底捞已经变身体验的代名词,只要涉及体验的任何一个环节,海底捞都不甘于在尝试新元素上放慢脚步。如果有一天,海底捞变成体验的代名词,我们绝对不应该感到奇怪。”
从黄铁鹰先生的《海底捞你学不会》,到雷军先生声称:小米是在向同仁堂和海底捞学习。再到《快公司》的不吝赞誉:海底捞在消费群、商界、媒体圈一向有着好口碑,而且声誉日隆。
但在这个时刻,我却看到一些迹象:海底捞这家中国餐饮的标杆型公司,存在着沦为一家二流公司的危险。
希望我乌鸦嘴发出的些许噪音,海底捞能听得见。
1、伺候式服务,有未来吗?
海底捞一直以极致的服务见长:不仅有员工能够提供的几近变态的服务体贴度,还有美甲、擦鞋、打印照片等组成的服务丰富度,这些都是其首创的,正是这些“感动中国”级别的服务成就了海底捞的声名,但是也将海底捞符号化、脸谱化、定型化了。
在60、70人群是其消费主力人群时,这样的服务广受欢迎。但是客群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向新生代迁移,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我们发现新生代人群需要的不只是感动,而且要机动。有时候,低姿态的服务如果过多,反而成了冗余和浪费,而且有时候海底捞提供的服务还具有一定的侵略性,甚至侵犯到客人的隐私空间,海底捞在美国就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
海底捞的服务还处于“硬服务”阶段,这时候的服务盯的是细节的极致、服务的一致。但却忽视了个性化消费群体的需求。
我们看到:餐饮业的服务正在向“软服务”递进,伺候式的服务在弱化,玩伴式的服务在崛起。
未来,人们光顾一家餐厅,很可能不再只是因为服务体贴,反而是因为兴趣相同、气味相投、或者价值观趋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客群更迭呈现的趋势变化,值得海底捞认真关注。
2、单一化业态,有未来吗?
目前海底捞还坚守一个品牌“海底捞”,坚守一个品类“火锅”。从A面解读,可以诠释为“专注”和“聚焦”,但是从B面看,看到的则是“风险”和“脆弱”。
众所周知,餐饮业是一个不可能产生垄断巨头的行业,不要说垄断行业,甚至垄断一个品类都难。这就决定,坚守一个品类的结果就是,你的优势会逐渐被市场新进者蚕食。
2013年,火锅是中国餐饮业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业态。由于对厨师的依赖度低、标准化程度高、毛利率诱人,火锅成为很多餐饮创业者的首选。全国几十个城市上演“战锅时代”,北京、成都、杭州、南京、郑州都是杀得人仰马翻。 共2页 [1] [2] 下一页 物美、海底捞等联手支付宝打O2O牌 葫芦里卖什么药 雷军:小米真正学的是海底捞、沃尔玛和Costco 百信广场续约广百百货 稻香、海底捞、绿茶餐厅进驻 海底捞老总张勇:从电焊工到到“海底捞“帝国 “百货业海底捞”为什么越做越小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