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华夏时报》记者在香港挤出了一身汗。
当天上午,在中环附近的交易广场里,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03699.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一间几百平米的大厅却被上百人挤得满满当当;当天下午,从中环一直步行到铜锣湾商业区,不宽的街道上同样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各个商家的圣诞打折季吸引了不少香港市民,但人群中更多的是操着内地口音的内地游客。
在很多香港人眼中,内地游客在这里挥金如土,图的是“物美价廉”;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最近几年来内地的传统商业正面临着一场解构和重建,未来的供应链会更短,信息会更对称,由此带给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会更好,价格也会更便宜。
而作为内地最大的线下商业地产和消费运营商,万达正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开启城市商圈运营和消费体验的转型之门。
正如12月23日当天很多香港投资者在交易盘面上所看到的,万达商业地产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简称是“万达商业”,后面没有了“地产”。
万达商业是2014年香港市场年度最大一单IPO,也是本年度的压轴戏。
不能不提的阿里
上市敲钟仪式之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特意给现场众多的媒体记者预留了几分钟的采访时间,而当他走到记者面前,接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他和马云的首富之争。
三个多月的时间,这个话题一直没有冷却过。
而舆论将王健林和马云联系在一起,更早则是始于2年前在央视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上的那场亿元豪赌,从那一刻起,在王健林和马云这场豪赌的背后,也是中国传统商业模式转型过程中,线上和线下两个巨头之间的竞速之争。
如果从资产规模上来说,重资产的万达商业显然要大于轻资产的阿里巴巴;但是,如果从股价市值上来看,阿里巴巴(BABA.NY)却10倍于万达商业地产。
在万达商业挂牌前的几分钟,媒体记者们聚在一起还在算计,万达商业的股价要涨到多少钱,王健林的身价才能超过马云。
然而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王健林回答得似乎很轻松:“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第几富,以前做首富的时候,也没有不开心,也没有很高兴,因为首富不是我的目标,我要做的是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
王健林着眼于全球,马云又何尝不是,这是一代中国企业家的梦想。
然而从眼下来看,马云需要解决的问题似乎更多一些,因为即便是近在咫尺的香港,也很少有香港人会选择每天趴在电脑前网购,他们宁肯去铜锣湾或者尖沙咀的商场楼下排上几个小时的队,以求能够买到限量的打折商品。
作为购物天堂的香港,网购却是异常的孱弱,这似乎很难理解。但是在和记者沟通的香港本地人看来,正是因为成熟和便利的商业体系,才使得网购在香港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
12月23日晚间,香港当地电视台在报道万达商业和阿里巴巴市值比较时,也提及这个问题,两家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背后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
当然,在这个转型尚未完成时,仍旧每天都会有大量来自深圳的代购客通过罗湖口岸,拥入香港的大小商场,从奶粉到手机,从鞋包服装到化妆品,甚至是内地产的茅台酒中华烟,都会带回深圳之后再打包快递发往全国。
“内地商场的东西好,但是价格贵;淘宝网上的价格倒是便宜,但是质量不好。”内地传统商业的窘态,成就了这些代购客的生意,也造就了一条畸形的电子商务链条。
内地的传统商业形态正面临着转型,而包括阿里在内的一大批电子商务网站崛起,又在试图重构一套新的商业形态。
作为国内最大的线下商业体,万达商业同样在加速自己OTO计划,布局电子商务,不过,万达商业并不是要做第二个阿里巴巴,而是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所有万达商业的细节当中,从泊车到消费,从比价到支付,用王健林给出的定义,就是将万达广场打造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广场”。
王健林在12月23日向记者透露,目前万达正在成都建设一座大型的云计算中心,预计在明年三季度完工,四季度之后就可以具象化地向消费者展示这一系统。未来,万达商业的定位是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中国人生活消费体验平台。 共2页 [1] [2] 下一页 万达商业市值超2千亿港元 外媒:万达商业模式承认政府是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方 十年之痒 万达商业地产为什么赴港IPO? 万达商业IPO:一个中国式奇迹的历程 万达商业上市首日破发,是否被低估? 搜索更多: 万达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