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沃尔玛的战略失衡,其背景是核心战略业态——大卖场升级缺失,扩张仅依靠简单地复制,没有以不同区域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卖场面积和品类规划调整,精细化运营能力偏弱。
近日,据沃尔玛内部人士透露,沃尔玛对中国区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取消东北大区,将全国六个大区缩减为五个。与之相伴的还有裁员风波,传闻此番裁员规模将达到数百人,占总员工数的0.2%。
组织调整本是企业经营中的常规事件,但本次调整却有几个耐人寻味之处:首先,这次裁员对象与以往不同,针对的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如果仅仅是从控制人事成本的角度出发,比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针对数量更为庞大的基层人员。其次,具体来看,20多个遭到裁撤的高层管理岗位出自大卖场业态,1名出自山姆会员店。最后,业内普遍认为,受国内政策影响, 2015年零售行业行情将比今年有所好转,外部的压力并不紧迫。从这三点不难看出,沃尔玛此次的大调整并不简单,预示着业务与战略层面的全面调整。
大卖场业态需要升级
近几年,沃尔玛的战略是积极开拓三四线市场,但随着区域零售巨头的不断升级,拓展接连受阻。笔者认为,沃尔玛的战略失衡,其背景是核心战略业态——大卖场升级缺失,扩张仅依靠简单地复制,没有以不同区域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卖场面积和品类规划调整,精细化运营能力偏弱。
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到来的今天,原先以产品为主导的大卖场业态,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压力。在业内人士群体中,唱衰大卖场业态的观点已经越来越盛行。此次沃尔玛的大调整也印证了这位零售巨头对传统的大卖场经营模式持有的谨慎态度。
笔者认为,大卖场业态在中国日渐式微已是在所难免。主要有四个影响因素:
第一,消费者消费日趋理性,大卖场的无效陈列上升,坪效和人效显著下降。
传统的大卖场模式依靠生鲜集聚人流、依靠食品赚取销量、依靠非食品的百货品类赚取利润,更多地强调商品品项的大而全,被动地由消费者自由选择。这种粗放的模式,在产品经济年代是有效的,但在近几年,集合店和专业店针对基于消费者的品客管理、多元化陈列、自有品牌等大卖场薄弱的点开始发力,比大卖场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消费者更愿意到集合店或专业店去购买非食品类的商品,大卖场即使靠生鲜吸引了人流,也无法带动这些品类的销售,大量商品沦为无效陈列。
第二,大卖场购物体验差,在体验经济时代已不再受到欢迎。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经济逐渐成为过去式,体验经济时代到来。现在的消费者不再拘泥于商品的价格,而是更注重购物体验与购物的便利性。并且,随着汽车大量普及,一二线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前往位于商圈的大卖场购物逐渐成为令人苦不堪言的体验。在这种背景下,3000-4000平米的社区生鲜超市或者生鲜便利店更受消费者们的青睐,不仅能满足生活、家庭的基本需求,还比大卖场更加方便。
第三,近年来,大卖场后台运营成本显著上涨。
国内不断上涨的人力、物业成本已成为大卖场的巨大费用来源,再加上逐渐走高的自建物流费用,大卖场的持续经营难以为继。
第四,互联网正在颠覆中国零售业,分流现象严重。
普华永道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主管合伙人王笑认为,中国消费市场正在经历转型,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促使消费者消费方式呈现出智能、互联、自主的趋势。“消费者根据需求更主动选择不同渠道购物,这些变化正深刻改变着中国零售业。” 共2页 [1] [2] 下一页 沃尔玛中国业绩造假:月底调价成惯例 占4%毛利 沃尔玛中国“业绩造假”因转型? 沃尔玛中国陷入“业绩造假”风波 都是裁员惹的祸? 沃尔玛中国深陷作假账漩涡 疑将关约30%门店 沃尔玛中国陷业绩造假风波 传统零售业遇困局 搜索更多: 沃尔玛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