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红利
中国经济转型,本质上是社会储蓄和消费的二重变奏。
在毛泽东时代居民鲜有资金进行储蓄,同时生育率比较高,影响了父母的储蓄行为。整个中国处于低储蓄率时代。
其后,计划生育政策迅速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和社会面貌。成年人相对于未成年人的比例不断提高,具有储蓄能力和储蓄意愿的人在全社会占比上升,加之中国缺乏其他的投资渠道,不动产成为了中国居民的主要储蓄手段之一。
这也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住宅市场持续高增长的一种原因解释。
但随着“50后”、“60后”逐渐退休,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就业人口占全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也将逐渐下降,简单说,有能力存钱的人越来越少,需要别人来扶养的人越来越多,全社会的储蓄率必然逐渐降低。
中国经济转型的本质之一,就是储蓄率降低、消费率上升的过程。服务于居民消费的商业地产,由此将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随着“80后”、“90后”逐渐进入社会,其消费观念也与上一代人有明显不同。青年一代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对于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设施的需求也更大。
对于住宅地产而言,消费主导时代的到来并非福音,但对于商业地产而言,消费时代却是新的机会。在有限的资金约束下,一家人不大可能不断地新购住房,但是却可能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把一周下餐馆或看电影的次数从一次变成三次。消费升级,将使商业综合体、酒店乃至旅游地产,得以继续保有远高于住宅的增长。
万达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就是想超越自身房地产企业的定位,从消费增长中获取新的机会。目前,万达战略布局的触角,除了在传统的物业开发,还广泛延展到零售百货、电影院线、酒店、文化旅游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万达的自我定位是“中国消费升级的代表性公司”,这正契合了中国经济转型进程中消费将逐渐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大趋势。
中国的转型有其自身的节奏和顺序。谁踩准了这种节奏,谁就会获益。
从时间上,万达的布局节奏显示了与“转型红利”的一致性。
全球化红利
明年对中国而言将有一个十分重大的变化。据多个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此前“引进外资”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签。而从明年起,拐点将出现,中国对外流出金额将超过进来的外资。
对企业而言,海外投资正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扩张的一条新路径。充分利用全球各地的资源,享受“全球化红利”,是中国企业整体升级的一个选项。目前已有很多企业从海外获得的收入已成为营收主体,譬如从事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的华为。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对于海外市场期待颇高,他希望2020年万达有三分之一的业务收入来自海外,截至目前,万达对外公布确定的海外投资总规模已接近800亿元,今年以来接连在英国、西班牙、美国等地都有大手笔的商业地产投资项目。
目前,万达已成为全球持有不动产面积最大的企业,拥有巨大的规模效应。在中国国内,无论是大型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还是豪华酒店的数量,万达都遥遥领先于主要竞争对手。这种规模效应,为其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万达出海,也得到中国政府战略的支持。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从战略上可以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而增强中国在全球的“软实力”;从技术上也有助于为大量的外汇储备找到出口,减轻外汇占款导致国内通胀的压力。监管部门明确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大企业“走出去”,万达本次在港上市,将和一部分央企一样,直接发行H股而非红筹股(不需要设立离岸公司,不影响公司治理结构),这已是国内监管层对万达在资本市场上的“国际化”开了绿灯,而万达的海外实业投资,也可能成为国家鼓励海外投资的样板性工程。
万达这样的旗舰型企业,或许在将来不仅可以将海外市场作为对冲国内市场潜在风险的避险池,自身甚至也可以成为国内资本出海投资的一座桥梁,对国内资金产生新的聚合效应,其中的想象空间非常大。
在方向上,万达的布局显示了与“全球化红利”的一致性。 (来源:智谷趋势 作者:施济津 袁煜杰 王正昆 曹阳 陈诗雨 靳永吉)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万达首个海外地产项目“伦敦ONE”入市 加速布局海外 王健林称百货业未死 万达百货去年增亏未来如何走 万达影院昆明广场购物中心店18日正式开业 万达广场浙江遇强力“狙击” 杭州首家店12月开业 大玩家万达王健林 居然做的是“乔布斯式买卖” 搜索更多: 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