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选址不当、门店面积偏小以及物业结构不合理等种种问题,在遭遇电商网购威胁、国外旅游热之后,终于引发了质变,在中国经历近20年鼎盛期之后,百盛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因素,现在,还有一个肯定会影响百货的事件是:除了三亚免税店,中国还有一个免税店在建。一旦这些免税店遍地开花,冲击的首先是中国周边国家的免税店,第二冲击的是中国购物中心百货类的商品。
面对自己不再熟悉和掌控的环境,转型也好,关店也好,都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选择。其实,关店那些不盈利或者利润薄的、扩张新的有潜力市场,这种一边关店一边扩张的事情不仅发生在百盛,也发生在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500强的身上。这些企业其实都做出一样的选择:在且退且进的转型中,寻找下一个发展的途径。
百货怎么转型?
目前,业界公认的百货业转型有三个方向,一是可以加大自营比例,同时开发自有品牌;二是可以成为行业房东,在业务难盈利的情况下,至少有租金来源,这要求百货向购物中心转移;三是拓展电商渠道,实现线上下融合。百盛的调整正是从这三方面入手。
以前,百盛与品牌商的扣点在30%上下浮动。除抽成费用外,品牌商每月还需缴纳电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广告宣传费等。如果遇到商场活动需要品牌商配合,品牌商还将有额外费用产生。现在,这种联营模式发展到今天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百货业的经营模式,百货店应该将品牌进行自营。近段时间,百盛的高管团队一直在全球各地考察、收购或代理符合企业预期的知名品牌。据百盛方面称,目前已经花费了超过亿元,希望尽快实现收购或者代理100个知名品牌的目标。
其实,百盛一直有网购渠道的规划,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商浪潮,百盛近几年,也曾在各方面着手自救。比如:2013年12月上海百盛百货携三星数字标牌,希望通过MagicInfo Lite解决方案发布促销内容和品牌广告,增强了商场内的时尚气息的同时,让消费者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比如:作为百盛标杆的北京复兴门店引3000平方米餐饮自救,在2013年进入了调整模式。
然而,与内部调整相比,百盛更注重的是对外扩张。据记者了解,百盛正在把百货店向购物中心转型,未来,百盛将会更多与龙湖、华润、中粮等信誉更高的地产巨头合作。钟廷森公开表示,百盛百货不能仅仅在一线城市发展,还应开设到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这些新建的卖场都将开始主打餐饮、购物、休闲等一站式消费场所,以重塑全新的形态格局、逐步从传统百货到新型百货中蜕变。
在开出新店的同时,百盛近几年也开始加大在华收购物业的力度。包括北京复兴门部分区域、太阳宫百盛,以及安徽、无锡等地,百盛都有了自己的物业。而这,或将成为百盛在华扭转局面的基础。
在前途未扑的迷茫中,以百盛为代表的百货业逐渐进入“脱胎换骨”的时期,按照新的调整思路,未来如何尚不可预知,但百货作为一个城市商业文明的最关键的窗口,也许并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而只要迈出调整的第一步,一切皆有可能。 (商业价值 潇棋) 共2页 上一页 [1] [2] 百盛百货:Say goodbye 百盛携大批国际品牌进军汕头 打造商业综合体 时尚女装BABY MARY贵州六盘水百盛商业广场店开业 百盛集团中期经营利润下降28.5% 哈尔滨道外区项目达30项 百盛购物中心10月开业 搜索更多: 百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