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穿着自然,就是美”—— 现在进入“班尼路baleno”店内,这一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之外,更为喧嚣的是打折的声音。曾经邀周润发、张曼玉等天王巨星作为代言人而迷倒众多年轻人的时尚品牌,如今宣布关店388家的消息,业界格外惊讶。
在此之前,有着15年品牌历史,被王力宏等明星代言的柏仙多格宣布破产,而佐丹奴、森马服饰等服装上市公司的休闲服装销量也连年下降。
过去一年,服装行业库存高企、关店频繁,众多苦苦挣扎的二三服装品牌,面对外来快时尚品牌的异军突起,面临结构转型、被收购等多重考验。
利润下滑:388家门店关闭
“生意比以前差,已经一年不如一年。”面对经营情况怎么样的询问,多家专柜的销售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6月26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北京王府井、西单等繁华商圈走访发现,班尼路销售增幅收窄。
西城区一专柜工作人员张女士2006年开始接触班尼路等休闲品牌,对当时销售的火爆场面记忆犹新。“和很多品牌一样,当年销售额都是500万元往上走,在圣诞节、元旦等节日,试衣间前往往排起长队,消费者排队拿衣服、排队交钱。”
“网购的兴起对它们的冲击比较大,不少同样款式的衣服线下价格比网上要贵,消费者自然会做出选择。当初喜欢这些品牌的消费者已经步入职场,收入水平提高以后,喜欢更高档的品牌,班尼路等品牌的衣服价格变化并不大,仍然很难锁定年轻消费者。”西城区一专柜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销售不畅,必然导致库存增加。根据德永佳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德永佳存货金额为18.98亿港元,虽然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高库存成为这些品牌必然面对的困难。
收入减少的背后,是销售业绩的下滑。近日,德永佳宣布,截至2014年3月底,集团总收入下降12.4%,较去年同期下降12.37%,全年净利润6.6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9%。
在利润下降的同时,班尼路也在调整自己的经营布局。2013年德永佳关闭了内地224家店铺,2014年关闭388家,营业员共减少3782人。其中,今年关闭的388家店占到了2013年3月31日3820家店总数的近10%。除此之外,中国台湾地区其门店数也减少了75家,香港及澳门地区则减少了2家。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北京市工商局今年2月发布流通领域服装监测结果,显示市场上部分服装的纤维含量、染色牢度等项目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16款服装的纤维含量均不合格,其中包含标称广州友谊班尼路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班尼路”女装针织外套。
业内人士表示,重质量、轻营销模式和营销手段,是班尼路最终被时代淘汰的主要原因。
《中国企业报》记者联系班尼路公司北京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对关店一事不了解,更多情况可以问广州分公司。而其官网上的广州分公司客服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扩张之痛:班尼路大起大落
据公开资料显示,班尼路是一个意大利品牌,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香港经营,但是“班尼路在内地的发展一直是不温不火,稳妥而细腻”。
1996年,香港德永佳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班尼路商标,并创立广州友谊班尼路服饰有限公司对班尼路重新包装,锁定为年龄在18—40岁的人士,主打年轻路线,旗下有班尼路、(S&K)、互动地带(I.P.ZONE)、衣本色(ebase)四大品牌。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班尼路进广州天河城,意外地获得了一个别的牌子退租的铺位,开设了卷土重来后的第一家专卖店,随后一炮走红。2000年3月底,德永佳已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开设有400多家专卖店,零售额就达10亿港元。
接下来的几年,班尼路通过特许经营的模式,在当时国内品牌竞争还不完全的状况之下,在一线大城市站住了脚,业务范围延伸至港澳台、东南亚以及中东地区。
截至2007年7月份,公司于国内及国外共有自营店及其它经营类型班尼路约3700间,店铺分布于中国大陆、新加坡、约旦、沙特阿拉伯及伊朗等地。员工人数一举超过15000人,发展相当迅速而蓬勃。
而就在2012年,其门店数曾攀上历史高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其中国内地门店数为404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0家,较前年同期增加了405家。 共2页 [1] [2] 下一页 班尼路内地关店388家 “班尼路们”或入衰退季 电商、快时尚夹击 班尼路等休闲服装走向市场边缘 “班尼路们”身陷关店潮 粗放经营模式埋下没落伏笔 外资品牌“围剿” 班尼路母公司去年关店465家 班尼路等品牌陷困局 服装老牌何处再“风光” 搜索更多: 班尼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