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方业绩存不确定性
资料显示,2012年,日本高岛屋株式会社与中华企业(600675,股吧)和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就百货公司的经营场地租赁达成了基本协议,该百货公司将成为日本高岛屋在中国大陆的旗舰店。
中华企业作为古北集团的母公司,高岛屋在其财报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该项目经营惨淡,令中华企业的业绩增加了不确定性。
公开资料显示,高岛屋是在2012年12月正式开业的,2013年是项目第一个会计核算年度。
中华企业2013年年报显示,高岛屋开业第一年就已经跻身中华企业第三大销售客户,为中华企业提供了1.22亿元的营业收入。但是,记者在之前的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经营业绩不理想,高岛屋集团曾多次下调上海高岛屋的年度销售目标。高岛屋集团社长铃木弘治在2013年9月表示,由于零售局势严峻,上海高岛屋首年度销售目标在已从130亿日元下调至80亿日元的基础上,再次下调到50亿-6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3.06亿元-3.67亿元)。同时,高岛屋扭亏计划从原本5年扩展到了10年。
小森智明透露,今年1至5月,上海高岛屋项目中商户的整体营业额达到了约6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3.66亿元)的水平,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0%。“高岛屋主要通过与商户的收入抽成来实现自身的收入,抽成的比例约在10%左右,不同的商户有不同的比例。目前看,1-5月的营业收入同比有所增长,全年预计与去年持平。”
高岛屋经营惨淡让中华企业借该项目提供充足租金现金流的希望蒙上阴影。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中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8.67%,一年内到期短期借款15.25亿元,相当于当期营业收入的近2.25倍。
[ 专家分析 ]
商圈联动不如意
专家称选址是硬伤
资料显示,日本高岛屋在其国内拥有20余家连锁店,是日本的上市公司,2007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位居全日本百货公司的首位。高岛屋百货在海外仅拥有3家连锁店,其中2家已连续多年蝉联当地百货行业销售额冠军。
上海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表示,上海高岛屋水土不服,最大的原因是存在选址硬伤。“我曾经实地考察过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上的高岛屋百货,其经营非常成功,店内人气相当旺。为什么高岛屋在海外的其他几家门店都做得不错,而上海的却不尽如人意?我觉得从上海高岛屋的选址上来说,大环境很好,但小环境不理想。”
齐晓斋指出,高岛屋虽然与10号线伊犁路站相连,但是从商场出来要走到延安路及娄山关路,对于顾客而言很不方便。与高岛屋在同一商圈内的大型商业项目还包括友谊百货、尚嘉中心等,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高岛屋与它们之间形成不了联动,等于是单兵作战。地段对于实体零售是很讲究的,差一点都不行。
“高端百货要聚集人气本来就不容易,新虹桥商圈现在正在进行地下连廊的打造,未来10号线伊犁路站如果能与2号线天山路站打通地下连接,将对高岛屋形成人气带来很大的好处。但是要打通地下连接的难度比较大,如果在商业规划之初就能作出综合考虑,那么就容易得多了。在五角场、徐家汇(002561,股吧)等商圈内,各大商家之间的联动很好,为整个商圈聚集人气带来了优势。”齐晓斋表示。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指出,近些年来,商业的功能已经从之前的纯商业本质变成商业地产,商业离开了商业的本源,变成了房产的租赁,这随之带动了租金的大幅上涨,经营的风险更多地转嫁到了商家或供应商的身上。此外,劳动成本上涨、电商的崛起,对实体商业都形成了不小的冲击,所以高岛屋出现“大面积”商铺撤离的现象并不奇怪。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高岛屋作为一个传统的百货企业,其引进的品牌大多是日系品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并不熟悉。而且高岛屋作为高端百货的代名词,普通商品经过包装,其身价就不同了。现在很多一线品牌均已推出电商平台,随着信息的进一步透明,国际品牌在国内外价格差距将被进一步放大。中国的零售业在引进高端品牌的同时,无法在商品价格上做到接地气,也是造成现在高岛屋这样的高端商业地产项目经营惨淡的重要因素。
有业内人士认为,高岛屋引进的品牌大多是日系品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并不熟悉。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上海高岛屋百货商户大面积撤离 选址被指是硬伤 上海高岛屋百货人气低迷 或谋划加大自营比例 日本大阪高岛屋百货女机器人穿和服商场卖衣服 日本高岛屋百货现机器人售货员 酷似20岁少女 大阪高岛屋百货设凯蒂猫卖场吸引外国游客 搜索更多: 高岛屋百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