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的可能性
在商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为让持有性商业物业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将商业资产证劵化就是开发商的不二选择,而目前看来招商地产已在思考进一步的形式。
对此,相关分析认为,具体的形式或包括直接将商业资产打包上市,即做reits的形式;同时或也不排除通过类reits形式来实现收租权益的折现。
不过,该分析指出,目前国内企业成功实现reits案例并不多,且每个企业的情况及想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招商具体如何去实现其资产证劵化运作还很难说。
另据第一太平戴维斯估值及专业顾问服务部董事黄国均介绍,目前国内不具备做reits的条件,因此去境外就成了最终的选择。
“如果去境外做reits首先要搭建渠道,即境外需有一个上市平台;同时,财务的效果达到已经在香港交易的reits里面每年的平均回报,这个一般在5%-7%左右;另外,商业资产体量要做够的大,香港做reits原则上你的资产不应该低于40个亿”。
若根据上述去境外做reits的前提条件来看,招商地产显然已经具备,但黄国均还是指出企业意愿才是最重要的。
其举例称,万达在境外也有平台,也可以将商业资产装入进去,再以其他形式发行,但万达并没有这么做。
对于这种具备做reits条件却没有选择这样的原因,黄国均表示主要还是要看市场的回报,“例如,万达或会散售卖一部分,自己持有一部分,但如果自己卖出去能卖5万一平方米,但以reits计价方法可能只卖出去3万一平方米,如此一来那就没必要卖出去,资本都是追求逐利而已”。
另外,黄国均也透露,目前国内真正较早涉足商业、写字楼开发,且持有单一物权、租金收益相对较好,早期又有上市冲动的企业并不多。再者,国内做reits条件还没放开,因此能真正具备条件又成功做reits的企业也并不多。
黄国均同时还表示,如果国内能开放做reits的门槛,让更多具体条件的地产企业去做reits,能为各方带来诸多好处。
“可参考境外的模式,将扣除盈利成本之后90%的盈利分派出去,这样一来,一方面高额的分派利息能高过银行存款,可挽留一部分资金不会流到境外去,也为国内投资者增加一条投资渠道;另一方面,reits这种轻资产运作模式渐渐成熟后,还可提升中国商业的营运水平”。
据了解,目前已真正成功实现reits的案例或仅有包括越秀集团将旗下ifc注入到越秀房托并成功打包上市等为数不多的案例。而包括海印股份将以旗下经营管理的15个商业地产项目未来5年的经营权益为基础资产,成功募集资金16亿元;及华侨城将门票打包上市等轻资产运作都只是类似reits形式。(观点地产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招商地产走凯德模式:商业资本化胎动 五项资产拟转让 招商地产“换帅” 贺建亚急于扩大规模冲刺千亿目标 招商地产拟盘活蛇口科技大厦等项目 设立五家子公司并挂牌转让 招商地产“内阁重组” 或将进入“剑拔弩张”时代 招商地产三月签约金额略降约11% 全月新增5个项目 搜索更多: 招商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