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店开业当年,曾有人描述称,该店继承了马莎在世界各地的一贯风格,依然是英式严谨,以稳重的墨绿色和砖红色为装修主打色系,店堂明亮,货架开放,与传统百货企业的专柜式销售截然不同,店内所售产品全部为贴有马莎标签的自主品牌商品。
但马莎这种全球一致化的风格并没有得到太多消费者的青睐。据悉,该店开业当天正值国庆黄金周,可店内上午还宾客盈门,下午却已明显减少。
即使是现在,“马莎旁边的GAP和H&M,客流量要比马莎多很多。”小月(化名)的工作地点恰好位于马莎南京西路旗舰店附近,从开业至今,她已逛过很多次,“反正好多店都在那里,就一起逛了。”
逛的次数多了,小月越来越感觉到,“马莎衣服的风格和尺寸更适合欧美人,总体偏大,质量是不错,但从国内对这个品牌的认知度来说,价格有点高,性价比不理想;食品也不够接地气,中国人日常没有吃这些的习惯,口味更适合外国人,基本上是外国人买得比较多”。在提起马莎的衣服与食品时,她重复最多的是,“不接地气”。
上海某企业一位高管人士在逛过几次马莎后,对马莎的印象是,“比较高端,很英伦范儿,但在中国有些曲高和寡的感觉。中国的消费人群,重点还是在年轻段,这部分人更喜欢‘闹’一点,但马莎给我的感觉是太‘静’了,里面的产品离我们的主流消费者还有点远,更适合40岁及以上的男女”。
该高管人士有次在马莎购买了约100元的食品给家人,“家人认为不好吃。可能马莎的食品在风味、口味上还传承着英国的地道特色吧”。
自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部分网友在大众点评网对马莎尤其它的食品还是有比较高的点评,称“最爱逛的是四层的食品区”,只不过食品的种类不及国外店铺里的多。
事实上,食品被称为是马莎在消费者中口碑最好的商品之一,在英国当地亦是如此。据一位英国留学生介绍,马莎在英国有两种店铺形态,一是综合型的百货,二是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与速食店,其中前者主要在市中心或商业街中心地带选址,后者则分布在较大的火车站附近,多为快速食品、三明治、意面等成品与咖啡等,“非常丰富”。
“马莎的食品质量比较高,主打中高端市场,购买的人比较多。”该英国留学生表示,她多数情况下去马莎也是为了购买那里的食品。她认为:“这可能也是马莎在英国市场做得比较好的原因。”至于服装,“适合40岁以上的人、比较有品质的人,但定价较为平民”。
“食品原本是马莎的经营特色,但这方面没有在中国市场太好地体现出来。”王浏河说。
在2012年马莎在中国的第8家门店、位于上海的金钟广场旗舰店开业时,无论食品的种类还是服装的设计风格,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可以看出马莎在不断适应中国内地市场,但稍有遗憾的是,这种适应目前还仅限于这一两家门店。马莎常以金钟广场和南京西路这两家旗舰店为业绩标杆,加以称赞,却对其他12家门店的业绩情况所提甚少。
问题犹存
马莎与其他百货企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自主品牌商品模式——这个被称作“马莎在其他地区取得成功的法宝”的模式,在中国却有些“水土不服”。
2007年,同样以自主品牌商品模式著称的日本百货企业伊都锦,在华经营10年,在经历了在华最大规模达到200余家店铺后,最终因业绩问题,以关店收场。后有分析称,伊都锦的结果缘于,“其本身不是专业做百货卖场的企业,从商场的定位到本土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
商场定位与本土化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应了马莎正面临的问题。
刘晖表示,百货业业内对自主品牌商品模式存在争议。“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是,对品牌认知度看得比较重,消费时受品牌左右的成分比较大。马莎希望通过百货品牌来覆盖服装和食品等品牌,但马莎品牌本身不善于在中国营销,马莎不太懂中国人的营销模式,也因此中国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感不太高。”
或许是为了降低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不适感,马莎中国表示,其将寻找本地合作伙伴,以便共同推动其中国业务的增长。
但刘晖认为,马莎此举“改变不了”它的现状,“跟合作伙伴没有关系,是它自身品牌和英伦文化的问题,不太好输出”。
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是,在马莎进入上海之前,2007年初,其曾尝试在中国台湾发展,采取的便是与台湾统一超商合作开店的方式,共开设了3家店铺。可惜,仅一年半的时间,因业绩未达目标,马莎于2008年中撤出台湾市场。其中,马莎非专柜式的购物形态与英国血统成为无法得到多数消费者认同的部分原因。
马莎在台湾的境遇并非偶然。
公开资料显示,在赴上海开店之前,马莎在海外的发展并不顺利,“(当时)海外的200多家店铺,大部分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分布在欧洲、中东与远东,其试图扩大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想法一再失败,还曾关闭了在法国、加拿大等国的所有店铺”。原因同样包括,“昂贵的价格、显著的英式文化——款式单一、尺寸偏大、样式更新缓慢等”。
即使在中国香港,马莎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位在内地做生意的香港人士回忆,“许多年前,马莎在香港也经历了盛极而衰的过程”。2001年资料显示,马莎曾有意把马莎香港门店由全资持有改为特许经营,并称如一定期限内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不排除结束其香港业务的可能。
如今,马莎在中国内地市场也有从全资到合资开店的打算,虽然“寻找合作伙伴”与“改为特许经营”的叫法不同,但这是否是马莎在华业务出现问题的某种暗示,从它此前在其他市场的做法中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新金融观察报 记者 陈一昀)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业绩下滑 马莎百货紧急辟谣不会在上海关店
马莎百货称不会关闭上海门店 将进北京广州开设直营旗舰店
传统百货转型前景:马莎模式延伸价值链(上)
马莎百货模式:传统百货业一定会被电商打败吗?
看马莎百货模式 传统百货业一定会被电商打败吗?
搜索更多: 马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