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1月16日,瑞士历峰集团(Richemont)公布了2013年集团第三财季(10月至12月)销售表现,令人失望,年收入仅增2.8亿至29.4亿欧元,集团亚太区销售升6%,增幅较预期的8%低。而中国是亚太区内唯一收入下跌的市场。
作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巨头的历峰集团,靠亚太地区驱动业绩的美梦已经成为泡影,随着近些年关店风波及销售业绩持续下滑,昔日的风光已成为历史。
“这只是开始”
历峰集团亚太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
1月16日,卡地亚母公司历峰集团发布2013年三季度财报,收入按年增2.8亿至29.4亿欧元,低于市场预期的30.5亿欧元。中国区是亚太地区唯一一家收入下跌的市场。
相关资料显示,历峰集团是瑞士奢侈品公司,又译作里希蒙,建立于1988年。按营业额计算,2004年以来,它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公司,排名在路易·威登(LVMH)和巴黎春天(PPR)之间。公司产品涉及的四个商业领域是:珠宝、手表、附件以及时装。
旗下拥有江诗丹顿、万国及万宝龙等诸多名牌,卡地亚是其中最大的品牌。数据显示,卡地亚品牌曾一度占历峰集团销售额的约一半,占总营业利润的三分之二。
而对于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主席Johann Rupert表示,环球经济极不稳定。中国持续打击贪腐行为,影响亚太区销售。
其实,历峰集团亚太区业绩下滑在2012年就开始显现苗头,历峰集团发布2012财年前9个月财报显示,除美国以外其他地区全面放缓,在中国内地更是没有增长。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说,历峰业绩下滑,跟中国政府限制三公消费有很大的关系,2013年业绩下滑或许只是开始。
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6月我国首次出台“公款不得采购奢侈品”的规定,这一“打击送礼”的举措,同样对奢侈品业造成了不小冲击。贝恩公司在报告中称,政府的反腐倡廉运动,对高级手表和高级男装等“以官场送礼”为主要驱动的品类,影响最为明显。
不再“高大上”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历峰集团亚太区的发展就像陷入一个怪圈,店面很多、广告很多,但业绩却直线下滑。
以旗下品牌卡地亚为例,据财富品质发布的《2012年中国奢侈品报告》中“国际奢侈品牌中国开店王TOP10”显示,位居第一的卡地亚在中国的店面数高达224家,遥遥领先第二名BOSS的142家。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门店数太多,导致品牌大众化,背离了此前高端奢侈品的定位,也会让企业在中国地区市场混乱。
据慧聪2013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广告投放前30位品牌中有13个来自奢侈品,其中卡地亚广告投放位居奢侈品第一。
此前,对于卡地亚的消费群体,卡地亚前中国区总裁简雅汶曾在一次访谈中表示,卡地亚的消费者偏年轻,主要是25岁到35岁的女性。相对年轻的消费群背后是一群追逐时尚个性的白领,这就相对拉低了整个品牌的高端形象。
不过,1月15日,卡地亚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表示,“坊间数据显示,卡地亚在中国的店面数超过了200家。”与卡地亚中国店面数不符合,并对记者表示,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卡地亚在中国共有36家精品店和48家腕表授权零售商店。
然而,《华夏时报》记者在卡地亚官方网站搜寻发现,列出其在48个城市150余家精品店的资料。对此卡地亚方面给出的解释为,150余家不仅包括直营的品牌旗舰店、授权代理商,还有一些合作的柜台“店中店”。
卡地亚还在回应中称,关于媒体对于卡地亚中国关闭10家店的报道也属于误读:“错误地把历峰集团2012年财报中卡地亚全球门店减少的数字用在了中国市场。”但值得探究的是,其并没有就针对这10家店中国区域到底占几家做具体回应。
共2页 [1] [2] 下一页
历峰在华销售首次下滑 拒绝透露卡地亚关店数量
蒂芙尼大战卡地亚:看蒂芙尼在中国的营销
中国奢侈品行业遭遇“寒流” 卡地亚关闭10家门店
卡地亚中国大陆销售首降 回应称关门10家店属误读
香奈儿唐龙店内精品店遭关 怒斥卡地亚不当竞争
搜索更多: 卡地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