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一直以“打造绿色节能环保的高端科技住宅”为标签的当代置业或许并没有想到,时至今日,他们也将加入建设自住房的房企阵营。
日前,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代置业)发布公告称,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12月24日通过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活动,以总价6.85亿元获得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一住宅地块。
据计算,这一地块折合楼面价4560元/平方米,溢价率46%。按照北京市国土局的要求,这一地块居住用地将全部建设“自住型商品房”,限价为9500元/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全部为140平方米以内。
当代置业方面表示,此次当代在北京市的拿地行为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策略措施,增加了公司在北京市这一高发展潜力地区的土地储备。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大兴采育区域距离北京城区较远,因此这一地块的关注度并不高。而当代置业拿下这一地块,也是因为2013年当代置业在港上市后,缺乏土地储备已经成为其融资不力的硬伤。
土地软肋
对于当代置业来说,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市场形势看,拿地都已经成为第一要务。
采育地块尽管地理位置较偏远,但是仍然吸引了住总正华、永同昌、东亚新华、当代置业、住总祥业、合景泰富、富力参与竞价。公开信息显示,这一地块的招标底价为4.8亿元,经过40轮争夺,当代置业以6.85亿元成功竞得该地块。
“拿下大兴采育地块,是符合我们的发展战略的,虽然这一地块将全部建设自住房,但从策略上考虑,这一地块有其自身价值。”当代置业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不过,在业内看来,在采育区域开发“自住房”并不是一笔好买卖。
“采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位置偏远,自住房的利润本来就很薄,如果是这么偏远的位置,那利润一定会被摊得更低。”中原地产总经济师张大伟对记者表示,当代拿下采育地块主要是出于企业土地储备的短缺。
“当代置业从2007年前后,基本就没有在一线城市拿过地,在售的项目大部分也是老项目的尾盘,这对一个刚刚上市的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伤。”业内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表示。
2013年7月12日,当代置业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但遗憾的是,其上市后股价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当日开盘不足半个小时,当代置业的股价已经跌破招股价。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当代置业上市后表现不佳,主要是因为投资者不看好其商业模式和未来发展。
截至2013年年中,当代置业发展中的土地储备规模合计仅为223.5万平方米。
这样的土地储备,对于老牌房企当代置业来说,无疑已经成为了掣肘其扩张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当代置业也在试图改变这一局面。12月9日,当代置业公告称,向董事长张雷及其女儿张心雨回购北京当代摩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辽宁绥中长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60%权益,收购事项的总代价为1.37亿元。
难以为继的商业模式
当代置业创建于2000年,当家人张雷出身国企,在开发位于东直门的当代MOMA与万国城MOMA后,当代集团在北京地产界一度声名鹊起。
2005年,当年万国城MOMA曾以超过10亿元的单盘年销售额位列当年北京房屋销售排行榜19位。
但是时隔八年,在多数房企的规模呈现几何倍数增长时,当代置业却并没有在规模上实现跨越。2012年,公司全部项目销售额仅为28亿元,不足2005年万国城项目单盘销量三倍。
事实上,当代早期的高利润销售源于其早期获取的低廉土地拉开了土地成本和售价的差距。当代置业在2013年7月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当代置业2010年、2011年、2012年销售成本中,土地成本分别占18%、22%和16%。 共2页 [1] [2] 下一页 当代置业陷质量门遭业主起诉 搜索更多: 当代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