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资百货提出的O2O战略或者全渠道变革百盛似乎无动于衷,近几年并没有提出明显的转型策略。惟一改变的是,百盛建立了网上商城。2012年9月百盛网正式上线,针对中高端群体,客群年龄主要定位于25岁~45岁之间。彼时百盛电商负责人声称百盛网不会烧钱,也不会大力做推广,而记者查询,百盛网日均IP仅为3000。
老无所依
百盛或多或少的改变并没有为其带来好消息,业绩下滑仍在继续。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百盛作为为数不多的外资百货,无论从业绩还是门店数量上都是百货业的排头兵,不过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颇有资历的百盛也遇到了天花板。
陈立平认为,百盛这样的外资品牌最早在一线城市有很大吸引力,当品牌影响力减弱之后,转战二三线城市发展。外资百货店在中国不多,因此在二三线城市还是有号召力的。
不过,在百盛快速发展的十几年,百货业正值快速发展时期,内资百货银泰、王府井、天虹百货等同样迅速壮大,正所谓“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而当整个行业遭到冲击,卷入大变革的风暴中,百盛过去点石成金之术渐失魔力,原有优势被新近崛起的百货超越。“除了历史品牌积淀和会员资源外,几乎就没有应对未来发展更好的竞争力了。”过去百盛没有与时俱进摸索出新的竞争优势,对于未来也没有清晰的定位,赖阳直言百盛的衰退在情理之中。
此外,百盛对社区商业认识不够,在社区开拓的店面缺少餐饮、服务等功能,效果不是很理想。
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客流稀少、租金不高,百盛北京东四环店的新业主锦绣天地一度欲将其清退;开业仅两年的百盛北京太阳宫店日前也因业绩欠佳致部分鞋类品牌撤离。
摩根大通对百盛未来的发展十分担心,市场份额除了将继续被大型百货商场吞并,百盛门店的旧式装潢、店铺拥有率低、以及续租成本上涨均拖累其业绩。比较致命的是,百盛所面对的问题结构性多于周期性。
百货业早在几年前就遭受冲击,而百盛在转型的路上不紧不慢。“这也体现了百货在转型中有很大难度和阻力。其实百货转型推广起来会面临很多问题,恐怕其他百货可能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陈立平认为。
问题是,如果还是因循守旧吃老本,在行业浪潮中不能及时做出适合中国市场的调整,那么同过去取得的成就一样,百盛将在业界留下一个惊叹号,而这个惊叹号不过是人们的惋惜与哀悼。 (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李婷) 共2页 上一页 [1] [2] 金鹰百货老板王恒出击 增持百盛集团至5.01% 再见,百盛的好时代! 三星数字标牌携手上海百盛打造智能时尚消费新潮流 受累电商冲击 百盛第三季度净利跌近八成 受累电商冲击 百盛Q3净利跌八成 搜索更多: 百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