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对于新开商业综合体的聚客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于去年9月在吴中区亮相的丽丰广场,也是用餐饮“开路”的受益者。不到一年的时间,广场的客流量已达5万人/天。35%的餐饮比例,是其迅速被市民们接受和经常光临的重要因素。
丽丰广场的企划人员告诉记者,以往商业综合体经营业态比例一般是:购物、餐饮、娱乐“52:18:30”,可如今这个“黄金比例”已被打破。购物、餐饮、娱乐“1:1:1”的消费模式成为主流。这样的变化,源于餐饮业态对于普通消费人群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较其它业态,餐饮业更能在短时间内凝聚起人气和增强商业氛围,其对综合体项目的推动,主要体现在后期经营中能为项目带来巨大的客流量,增加顾客的停留时间。
相辅相成
办综合体不是为了单搞美食街
餐饮和购物、休闲是亲密战友
随着餐饮在各大商业综合体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聚客功能越来越强,业内关于“综合体的未来在餐饮业”“餐饮越多,卖场竞争力越强”的声音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提出:难道如今办商业综合体,就是为了搞美食街?购物、娱乐成了附属品?
“餐饮确实是最能形成目的性消费,能在最短时间吸引大量人气的业态之一,但如果说综合体的未来就在餐饮业上的话,就有些夸张了。”苏州万达广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综合体增加餐饮业态的占比是一个发展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只有餐饮业才能是综合体运营的出路。就说苏州的万达广场,还是采取主力店+小门店的模式,家乐福超市、万达影院、万达百货这些主力店往往也具有很强的人气聚集能力。而且可以看到,苏州也有不少商场、大卖场没有配置餐饮业态,但人气依然很高。
所以应该说,商业综合体和餐饮品牌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关系。一个综合体内餐饮业态增多,会产生极好的聚客效应,减少开发、经营风险。餐饮业态所占比例的提高,将成为大型综合体及商业项目致胜的法宝之一。而餐饮品牌入驻高端商业项目也能迅速扩大影响力、提升其自身形象。
一家干锅店的餐饮业主管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开店,都是选择一些沿街商铺来开店,生意也不错。近几年,慢慢发现,商业综合体更能够凝聚人气,有更好、更规范的管理,还能降低很多风险。比如,在马路旁边开一家餐饮店,下雨或者寒冷的冬天,人就会少一些。一旦修路也会有很大影响。而在商业综合体内,这些负面因素就少很多。
丽丰广场的企划人员则介绍,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迅速占领了消费市场,以70、80、90后为代表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将其视为主要的消费渠道。电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餐饮行业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快速发展。“现在买东西确实都可以在网上解决,可吃饭,你总不能去网上吃吧!”这位负责人说,消费者进入商业综合体,大多是有“吃喝”的需求,商家寄希望于抓住消费者“胃”的同时,也能“顺道”带走他们口袋里的一些钱。所以说,在商业综合体中,餐饮和购物、休闲是亲密战友,共同对抗网购大潮。 (来源:城市商报 作者:汤宁 林琳/摄) 共2页 上一页 [1] [2] 张近东“全金融”谋局:苏宁小贷卡位 迟来者苏宁:快递牌照拿走最大蛋糕 北京苏宁侯恩龙:力争2015年在京销售破300亿 苏宁“裂变”:摘掉缺乏“互联网基因”的帽子 新装空调不制冷 苏宁海尔互扯皮愁煞顾客 搜索更多: 苏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