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这几年,苏城大大小小的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遍布苏城东西南北中。不少市民在选择去哪休闲消费时,经常会将哪里有什么样的美食,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商业综合体中,不少饭店门口大排长龙、等着叫号的场面越来越普遍。反观综合体本身,餐饮区也是越来越大,品牌越招越多,以往购物、餐饮、娱乐“52:18:30”的商业综合体经营业态“黄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购物、餐饮、休闲“1:1:1”的消费模式。无怪乎业内人士感慨:现在的商业综合体真是被“吃出来”的。
盛况扫描
菜香四溢的综合体人气真旺
出来玩很多人“吃”字打头
轨道交通一号线驶入星海生活广场站,鱼贯而出的人流,在星海广场南、北通道分道扬镳。到这站下的市民,除了来附近办事的外,很多人都是冲着这里丰富的饭店前来“觅食”的。
工作单位在十梓街的小金,把星海生活广场亲切地称为食堂。“最夸张时候,我一天两顿都在星海吃,二三十元管饱,挺好的。”小金说,从轨交一号线临顿路站上车,两首歌没听完,就到“食堂”了,很方便,而且选择又多又便宜,起码两周不吃重样。他不仅工作日爱来,双休日也喜欢来。说实话,现在出来玩,吃,肯定是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有好吃的地方,他才考虑有什么其他休闲娱乐的项目。小金的话,无疑代表着当下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和习惯。
园区星海生活广场,是与轨交1号线同步运营的轨道商业综合体,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虽然这座地下城开业不过1年多,但能在周边老牌商圈中异军突起,餐饮的魅力功不可没。纵观这里的美食,普遍以简餐为主,麻辣烫、香香锅、日式拉面、鸭血粉丝汤、叉烧饭、海鲜粥、甜品,人均消费五六十元,在被外界解读为高端消费地标的园区来说,这个价位实属亲民,尤其受到周边居民和写字楼白领的喜爱。每到饭点,几乎每家小吃店都是人气爆棚。
星海南广场新食派美食广场店长王严军告诉记者,他们美食广场日均客流量在2000人次,比开业之初翻了个倍。其中生意最好的一家麻辣烫店月均营业额在20万,每天卖个几百碗麻辣烫易如反掌。
提到印象城,很多人对其楼上、地下的饭店前大排长龙的场景印象颇深。这里地下一层有美食园,三、四楼也有各种风格的餐厅,口味可挑可选,价格实惠。最红火的“外婆家”,一般下午四点晚市已开席,五点过后,店门口就长龙排起,压根不分周末还是上班日。
圆融时代广场,可谓近年异军突起的湖东地标商圈。比起湖西的星海生活广场、印象城,这里也许地理位置偏远了点,可因为其打造的餐饮、休闲、购物项目,都更为高端和丰富,尤其是小资调调的人群,更是其忠实粉丝,因此人气也着实不凡。严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居住上班都在新区,但她每周固定有三天,坐着轨交到圆融逛街吃饭,看中的是这里的特色餐饮和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餐,吃饭的氛围更棒。吃完饭,再逛个久光百货,很容易就把一晚上的时间打发了。
结构颠覆
从占比18%到35%的华丽转身
餐饮成了综合体的人气点金石
在商业综合体中,餐饮究竟要占多少比例才最合适?这个问题,放在五六年前和放在当下,答案绝对相差很大。
就说五六年前苏州刚刚开始出现商业综合体吧,绿宝广场算是当年很老牌的一家。2007年开业之初,这里确实也配备了一些餐饮商家,但无论是营业面积还是品牌数,仅仅占当时广场一期的10%—15%,其重心还是放在购物消费上,百货商场占用了广场一期工程的近半面积,餐饮和休闲只是“配角”地位。
不可否认的是,当年专程赶来绿宝广场购物的人群并不多,而广场又缺乏将顾客留下来的手段,人气一直不温不火。广场甚至对综合体内百货公司的管理团队都进行了更替。
接下来的几年,绿宝广场业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餐饮的比例增长很快。粗菜馆、番茄主义、西树工房、大渔铁板烧、滋味馆、同济大酒店等越来越多苏州市民耳熟能详的饭店,纷纷进驻绿宝广场。而且随着这些美食的相继亮相,光顾广场的人流量也在迅速攀升。如今,绿宝广场已成为苏州及周边居民到狮山商圈的首选消费场所之一,因此在绿宝广场二期工程规划上,将餐饮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计划对新增加的47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功能定位以餐饮、休闲娱乐为主。
如果说绿宝广场是在经营中不断加大餐饮在整个综合体中的占比的话,那么今年4月在园区新亮相的苏州星雅汇,则是一上来就将餐饮作为重中之重。记者注意到,苏州星雅汇在开业之初,就引进了金钱豹、金海华、太平洋咖啡、揽香、鱼食饭稻、大城小爱等美食商家,餐饮比重几乎在一半以上。而这几个月以来,星雅汇每逢饭点,必然出现的食客大潮,无疑述说着商家靠餐饮招揽人气的成功。 共2页 [1] [2] 下一页 张近东“全金融”谋局:苏宁小贷卡位 迟来者苏宁:快递牌照拿走最大蛋糕 北京苏宁侯恩龙:力争2015年在京销售破300亿 苏宁“裂变”:摘掉缺乏“互联网基因”的帽子 新装空调不制冷 苏宁海尔互扯皮愁煞顾客 搜索更多: 苏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