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金丰投资于7月1日起停牌,引发绿地借壳的消息甚嚣尘上,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为原本躁动的季节注入了无限的猜想。由上海市国资委一手主导的整合大戏波澜起伏。此前,同属于上海地产集团旗下的金丰投资和中华企业一直有改制、重组,解决同业竞争的诉求,但成效甚微。绿地多年来一直屡传A股上市的种种方案,由于复杂的股权结构也始终难以成行。
7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称房地产企业融资放开的传言不实,在此背景下,绿地借壳曲线A股上市的方案似乎又增添了一丝变数。金丰投资总市值为27.42亿元,而绿地今年的年度营收目标是3000亿元。外界争议的一个焦点是,金丰的壳如此之小,如何装得下绿地庞大的资产。
对于借壳上市的传闻,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通过短信回复记者,“谢谢你对绿地的关注、关心!此事现不便回答。谢谢!”
上海市国资委主导的重组
6月30日晚,金丰投资发布公告,于6月28日晚接到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通知,称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将研究有关涉及金丰投资的重大事项,为防止股价异常波动,从7月1日起暂时停牌。
此后,市场便传出绿地将收购金丰投资的消息。7月5日,金丰投资再次发布公告称:“目前,该重大事项还在向相关部门咨询中。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防止由此而引起的本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维护投资者利益,经申请,本公司股票自 2013年7月8日起继续停牌。”
8日,金丰投资证券事务代表李雪琳向记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现在仍不清楚具体进展,不知道具体事项。”
金丰投资第一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旗下有中华企业、金丰投资以及中星地产等平台进行房地产开发。上海地产集团持有金丰投资38.96%的股份,持有中华企业36.36%股份。
早在2009年底,上海地产集团便作出长期承诺,不再新设或者兼并与金丰投资在房地产投资领域综合服务业务相同的公司,上海地产集团将尽力推动金丰投资在房地产投资领域综合服务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
彼时,上海地产集团就有将旗下业务整合重组的构想。为了解决同业竞争,按照此前的设想,上海地产集团将中星地产、金丰投资的所有地产业务注入中华企业,让其成为专注房地产运营开发的平台;金丰投资则清除房地产业务,变身金融资产平台,包括以参股为主的房地产股权投资、住宅流通服务业务、房地产金融服务等。
2010年5月,金丰投资和中华企业同时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正在研究涉及两者的重大事项。为此,两家公司股票宣布停牌。在停牌 7个月后,中华企业以8.3亿元收购上海地产集团持有的上房集团40%股权,金丰投资以1.58亿元收购上海地产集团下属上海市住房置业担保有限公司10.5%股权。由于当时房地产重大重组已被管理层叫停,此次整合并不彻底,没有涉及相互间的重组,同业竞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让市场大失所望。
过去的三年,金丰投资的业绩持续大幅下滑,整合迫在眉睫。
据一位接近金丰投资的人士透露,此次的重组完全由上海市国资委方面介入主导,所以连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也很难掌控。
持股阶层和国资的博弈
早在2008年,张玉良就曾明确表示:“绿地一定要上市。”张玉良一直都希望绿地能实现独立上市。2011年底,绿地内部透露,集团有意实行IPO整体上市,已进入实质性的准备阶段,但终未成行。
此前,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地无论是整体上市还是分拆上市,都存在一定问题,阻碍上市步伐,“绿地是国有与民营的混合所有制,股东结构比较复杂,还存在有待梳理的东西,这是一直没有上市的最重要原因,其他都是技术层面上的原因。”
为了加快上市步伐,绿地一直在进行股权结构的梳理。1992年成立时,绿地是纯粹的国企,上海市农委、建委的四家企业是其股东,其中农委3家企业共出资1000万元,建委一家企业出资1000万元,共同组成“绿地开发总公司”。由于4家企业给了绿地启动资金,绿地每年要给他们25%的固定回报。
1997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绿地开始改制为集团。通过改制,张玉良为绿地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绿地集团的职工以职工持股会的形式拥有了18.8%的股份,职工平均持股约8万元。此后,职工持股份额多次变化,甚至一度高于国有股,成为所谓民企。绿地经历了纯国有、国有相对控股、国有绝对控股的多个过程后,国有股最终又成为大股东。在此过程中,农委、建委下属企业曾持股51%,职工持股会持有46%(其中张玉良持股2%),其余3%为社会股东持有。 共2页 [1] [2] 下一页 绿地集团打造重庆保税港百万方城市综合体 绿地集团上半年营收1425亿元 同比增长26% 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封顶 整体工程将于明年底投用 绿地欲借壳金丰投资A股上市 房企四处出击找钱 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封顶 将于2014年底交付 搜索更多: 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