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百货巨头,曾经风光无限的百盛集团在2012年遭遇上市以来首度净利下滑,其“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百货店”头衔也被万达百货抢去。
百盛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合计销售所得款项总额为49.73亿元。其中,股东应占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27.4%。
如今,顶着净利润下降以及多家门店关闭的压力,曾在中国零售市场纵横驰骋的百盛集团似乎正在为自救而酝酿着一场变革。本月,年近七旬、隐退江湖多年的百盛创始人钟廷森高调复出,重掌百盛。他,能否给百盛带来一线转机?
外资业绩瓶颈
曾在中国零售市场上纵横驰骋的百盛集团,如今的业绩不容乐观。
近日,根据百盛集团公告,年近七旬的钟廷森于上月的最后一天重掌百盛。随后,贵阳鲜花店正式关闭,再加上去年7月关闭的上海虹桥店和贵阳金凤凰店,百盛已在一年之内连关三店。
钟廷森将如何带领百盛脱困,目前虽然还没有任何消息,但业界传言,从种种迹象来看,百盛中国区门店将面临大调整,很有可能从目前的零售转变为打造更高端的城市综合体购物地标。钟廷森首先开刀的,是中国区的中小型百货店,未来他将在全国范围内对更多的门店进行调整,包括关闭一些旧门店,新开一些新门店,同时对零售百货的业态也将重新组合。
据悉,百盛百货由金狮集团于1987年创立,是马来西亚最大、最成功的零售连锁集团。在中国的过去十几年中,百盛同样光彩耀人。头顶“外资第一店”的光环,百盛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驻中国零售业市场,定位高档消费群体,在北京复内大街开设首家百货店,之后长时间盘踞国内百货门店数第一的宝座。而如今,在中国经历近20年鼎盛期的百盛业绩下滑,走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租金成本上涨、业界竞争激烈、品牌专卖店崛起、电商网购威胁,多方合力导致百货业零售业绩下滑之势不可避免。 ”零售行业分析师齐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百盛同时还存在着门店选址不当、门店面积偏小以及物业结构不合理等种种问题。对此,关闭门店以减少亏损是其当前的无奈之举。在齐辉看来,百盛当年定位高端群体的战略颇为成功,但十多年过去了,百盛的业态没有与时俱进,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导致其盈利能力大减。
目前已关闭的三家门店经营面积均在1万~2万平方米,属于中小型门店。未来,百盛有可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门店,因为1万~2万平方米的门店改造意义不大。记者同时了解到,百盛在上海的三家门店中,以淮海店的生意最好,虽然淮海店的面积经过近期装修扩建后,仍然不足3万平方米,但不会成为百盛门店调整的对象。
零售业专家林财添认为,在百盛入华之初,由于知名品牌数量有限,百货企业的门店多在1万平方米左右。而现在,小型门店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当环境可以容纳大型门店时,这些当年赚钱的小型门店已经成为包袱。它们品牌容纳度有限,导致品牌重叠性过高,做不到差异化,注定将被市场淘汰。
年报不容乐观
2013年2月,百盛发布2012年年度财报,业绩下滑的迹象开始显现。2012年,百盛销售额为172.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同店销售增长0.4%,但净利下降24.2%,由2011年的11.23亿元跌至8.5亿元;毛利率为18.1%,较2011年下跌0.4个百分点;经营利润11.22亿元,同比大跌25.6%,为百盛上市8年以来首次利润下跌,且经营利润跌至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此外,原定在2012年开设的7家新店,有3家延期开张。为此,国泰君安削减了对百盛2012至2014财年每股盈利预测。
今年一季度,百盛的业绩更是不容乐观,一季度同店销售、毛利率等纷纷下降。该季度合计销售所得款项总额为49.73亿元,其中股东应占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27.4%。同店销售按年下跌2.8%,令销售所得总额仅增长2.1%。佣金率降至17.3%,营运开支则大增14.9%。管理层下调今年同店销售增长目标至3%,销售所得总额增长预测下调至10%。因此,调研机构下调其2013年~2015年纯利预测20%~25%。
在一季度49.7亿元的销售额中,时装与服装类别占到总销售额的47.2%,化妆品与配饰类则占到42.1%,另有4.4%的零售额来自家居用品与电器,余下约6.3%由食品和鲜货贡献。从财报可以看出,百盛的业态组合方式与十年前几乎没有变化,在餐饮、娱乐和休闲等体验型消费项目上并无扩张。
反观与百盛同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百货店,如新世界百货等,这些年均已做出明确的调整,一直在增加餐饮、休闲业态的比例。再如上海多家新开的大型购物中心,也大大提升了娱乐、休闲、餐饮区的比例,而降低百货商品比例。如此对比,百盛的衰退是在情理之中。 共2页 [1] [2] 下一页 百盛百货开启在华调整大幕 上海三家店或不受影响 百盛创始人再掌门 传统百货业面临转型 百盛百货半年关贵阳两家店 联营模式弊端凸显 百盛百货半年之内关闭贵阳两家门店 要退出? 中山兴中广场计划国庆前开业 百盛百货入驻 搜索更多: 百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