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国美商都,这个伴随黄光裕商业地产梦起梦落的地方,如今海航也深陷其中。
2011年3月,国美曾以57.5亿元的价格将国美商都转让给海航置业,而海航置业则需在2011年7月底前交齐全款。
但先是在2011年6月,海航方面因未能及时支付款项出现单方面违约,国美方面和海航置业签订补充协议,海航置业愿意支付违约金,而海航集团则出具不可撤销的担保函为海航置业提供担保。
而后在2012年的5月份,海航方面再次出现违约,彼时国美又与海航置业签订补充协议二,在该协议中,海航置业明确承认资金筹措困难。
不过时至今日,双方依然未就国美商都账款支付问题达成一致,如今更是走到了对薄公堂的局面。
国美上诉追尾款
日前,国美控股旗下鹏润地产正式对外宣布,已将海航集团及其子公司海航置业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要求海航方面支付在国美商都资产转让交易中拖欠的20亿元账款及接近9亿元的违约金。
国美方面还明言,海航置业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支付余款给国美商都建设开发公司,有违契约精神。
面对国美的诉讼,海航方面则对外透露,截至2012年5月28日,海航共计向国美支付了41亿元,双方在国美商都项目上的持续纠纷,并不是在收购价格上出现问题,而是因为项目的消防验收。
海航方面具体称,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未对国美商都B区进行消防验收,但是国美在2011年6月29日签署的《资产收购协议》中称,目标物业B区写字楼消防验收合格,因此认定国美使用伪造文书等手段隐瞒事实真相。
但针对海航方面给出的原因,国美方面则在近日提供了一份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出示的正式文件,并显示国美商都B区写字楼的综合评定消防验收结论为合格。
基于此,国美相关负责人甚至手持该文件怒斥海航“睁眼说瞎话”,指责海航丧失了最起码的商业信誉。
“到底是差钱还是差契约精神,我们现在也很困惑。”上述国美负责人表示,现在已经过了讨价还价的阶段,而是应该履行合同约定。
但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国美方面多次提到的海航因资金筹措困难而拖欠余款的原因,海航方面予以了坚决否认。
此前,海航方面曾回应称,目前海航集团已获批和正在推进的银行授信总计超过3600亿元,已使用1000多亿元,仍有2000亿的授信空间未被使用,因此不存在资金紧张问题。
目前看来,双方的各执一词,让人难以明了到底是何种原因致使海航拖着余款不付,或是其中另有隐情,外界均不得而知,也许只有等待法院的裁定决议。
海航商业地产窘境
在外界看来,无论最后海航和国美那方获胜,作为一个总建面近56万平方米的商业项目搁置两年有余,对双方均是一种损失,特别是对已支付41亿的海航来说,损失甚至会更大。
其实在当初海航置业收购国美商都之事被外界所知后,市场上就充斥着各种担忧。其中最大的疑问在于海航接手这个国美耗时六年、历经多任总经理的项目,其是否能顺利盘活。
据了解,国美商都位于北京南四环,总建筑面积为55.6万平米,其中购物中心面积34.4万平米,酒店5.4万平米,写字楼3.4万平米。近年来,该项目单是名称就曾变更4次,综合定位也3次转换,管理人员更是数次更迭。
当时曾有分析指出,国美商都所处区域缺少住宅,周边消费需求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商业项目,因而该项目最终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取决于其定位、产品和经营三个层面。
“但这些方面却恰恰是海航置业所欠缺的,因为一直以来,海航系商业地产坚持的是资本运作思路,以开发为名行圈地之实,押注资产升值,其自身并未建立起商业地产的合理运营、经营模式。”曾有分析称。
北京一位熟悉商业地产的业内也认为,由于国美商都同样是由崇尚资本运作的国美创始人黄光裕所主导,其一开始就存在定位不清晰,业态配比不明确的境况,海航选择接盘此类项目其实并非明智之举。
但或许是基于骨子里的赌性,海航在选择收购商业项目时往往更多倾向于此类定位不明确的项目。
除国美商都外,海航在广州收购的番禺YH城项目也于2012年9月因经营不善最终离场。
而在2011年,海航还曾立下豪言:5年内增设300家YH城,未来冲进国际市场。但雄心勃勃的海航商业地产布局,最终却在首个YH城项目运营一年后便尝到了落北的滋味,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多少折射出海航在商业地产方面的隐忧和无奈。
对于海航在商业地产方面的窘境,曾有分析直指,其高调宣称进军商业地产,极可能与前几年谋求上市有关,海航可能是想把商业地产资产作为一个抬高资产估值的工具,这也符合其一贯的资本运作手法。
共2页 [1] [2] 下一页
国美电器双季报喜 电商业务却孤帆行难
律师称国美海航或难和解 双方主张相互冲突
原国美在线CEO韩德鹏:因个人原因离职
国美牟贵先接掌电商 称把供应链做到极致
国美商都项目口水战升级 海航回应“看判决”
搜索更多: 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