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企动态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企动态 >> 零售商动态 >> 正文
苏宁京东试水小贷 撬开传统金融冰山一角
http://www.redsh.com 2013-01-29 红商网 发布稿件

  阿里信贷已经可以日处理10000笔左右的贷款业务,2年的运营时间拥有这样的效率,足以证明阿里信贷的标准化作业已经日渐成熟。在贷款发放之后,阿里巴巴还可以通过支付宝等渠道检测出商家的现金流向,是否与贷款目的相符。一旦发觉有违约风险出现,阿里小贷公司还可以通过支付宝随时截断商户的现金,从而保证贷款的安全性。

  尽管与阿里信贷自有资金的贷款模式不同,京东商城是基于银行授信的“应收账款融资”,但其做金融的先天优势与阿里巴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还未确切公布如何操作的苏宁,优势也正在于能够掌握商家交易记录。

  长久以来借贷行为一直与信息不对称相挂钩,即因借款人拥有私人信息而处于优势地位,银行则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银行主要依靠借款人提供的有关资料来判断其信用水平,从而容易造成大量的呆坏账。而具备相对较为完善信息的电商进入金融领域,则可以巧妙的化解这一问题。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三家电商在金融业务上可以“一招鲜、吃遍天”?

  “圈地揽客”高风险
  
单笔信贷低成本

  电商能涉足金融贷款,客户信息系统可谓功不可没。以阿里贷为例,其单笔信贷的成本大概仅有2.3元左右,而同样的贷款在银行则要2000元左右的成本。就金融业务本身而言,“信贷”本就是一个高利润行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笑言现在国内的一张银行牌照就价值21亿人民币的原因。杜晓山也证实小贷公司的利润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达到10%不难。

  如此算来,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苏宁的信贷业务都该是赚得钵满盆满。这也难怪有人剑指电商在盈利难的大背景下陆续推出金融业务,既有和供货商共赢的意图,更有谋取暴利的潜在用意。此番阿里的“三天无理由退息”更被指为意图跑马圈地,获取收益。

  但事实是,阿里贷在成立1年半之后才扭亏为盈。“我们在去年11月份才开始盈利。”胡晓明称阿里贷的成本并没有外界看上去那样低。

  目前,整个阿里金融的员工有290名,需要负责技术、模型开发以及风险管理等工作,这些人每年的人力成本就高达3000万元。这就难怪阿里要“圈地揽客”以量取胜,获取盈利,毕竟谁都不是慈善家。然而量大的背后势必是管控风险难度的加大。

  在中国,小微企业的存活时间平均年限为3年,好的能够超过5年,差的甚至一年几个月就会关门大吉。而阿里、京东、苏宁所能够掌握到的经营情况只代表这些小微企业的过去,并不能代表其未来的 盈利状况。一旦出现大的经济、政策等变故,小微企业势必会大面积洗牌,对于三家电商而言风险极大。

  如果仅是个别小微企业拖欠货款,对于阿里、京东或苏宁而言影响可能并不大,但在没有抵押担保的情况下,一旦放贷额度过大,出现集体“拖欠潮”,对于三家电商而言都会是致命打击。

  相对阿里而言,京东、苏宁进入平台电商领域时日尚短。一方面客户的资料还未必很完善,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也没有形成规模,其风险又更多了一层。

  另外,阿里小额信贷公司均成立于杭州、重庆此类一线城市,苏宁的小贷公司也设立在重庆。两家模式已经突破了银监会关于小贷公司只能设点于县区开展业务的规定,合规问题也是其潜在风险。

  未来“平台+金融+数据”或爆发

  如果说阿里金融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大多还只是将目光集中于“创新”二字上,那么京东、苏宁的陆续起身,则让“平台+金融+数据”的模式被扣上了让银行害怕的帽子。

  在杜晓山看来,尽管目前阿里模式发展迅速,但尚且谈不上对银行产生冲击。“目前中国已经有小额贷款公司近6000家,贷款余额超过5400亿,这个体量是阿里、京东、苏宁所不能撼动的。”杜晓山指出,尽管如此“平台+金融+数据”模式力量仍然不可小觑,一旦它们可以克服种种瓶颈,业务无限放大的时候,势必会对银行业务产生冲击。

  与此同时,网络中也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形容京东做金融的“不讲理”。菜农想把所种蔬菜销往更多城里,于是找到专门贩菜的商贩。但商贩有要求,进入平台需要缴20%的进场费,同时回款结算周期要120天,一切按照商贩的规则合作,农民没有办法,从了……由于商贩对菜农回款周期过长,菜农没有资金购买肥料种下一季。于是商贩又推出放贷服务,还宣布代为采购肥料。

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苏宁易购大跃进后降速 转嫁风险给供应商

苏宁易购架构将调整:开放平台能否成功?

苏宁易购资不抵债 并购红孩子被迫降速

苏宁京东等电商成绩单背后的“硝烟”

开封开元广场将开业 大商超市、苏宁等进驻

搜索更多: 苏宁

责编: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