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商报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报 >> 商企动态 >> 零售商动态 >> 正文
特力集团:转型为全球整合型企业的挑战
http://www.redsh.com 2011-09-23 红商网 发布稿件

  消除沟壑

  特力集团希望,新组织内的各大渠道和板块不仅能共享采购及生产,还可以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行调整各业务间的关系。促使管理者调整合作网的原因,可能是市场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是业务单元本身开始追求新的方向,或是要顺应兄弟部门业务角色的变化。

  打个比方,集团内的贸易和零售板块过去各自为政,“贸易的员工习惯了与进口商谈,会觉得找自家人反而麻烦”,另一厢,零售板块也时常挑出一堆理由,认为贸易的商品不适合国内消费者。尽管同属一个集团,但两者间几乎没有互动。于是,童至祥经常要求贸易部门将特力和乐看作自己的大客户,“要尽量把自己的商品与设计理念与和乐分享,并邀请他们挑选你的商品”。毕竟,两者一旦整合,贸易板块的收入就会大大提升,在童至祥看来,只要让双方看到合作的益处,组织内原先的壁垒就能被突破。

  进一步说,集团试图在整合后的组织内创造合作的环境,让各业务单元负责人自行发展合作关系。对此,徐沪初指出,整合方案内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让各方利益在新的格局内得到平衡和协调。除了贸易和零售业务的协同,在整合后的零售板块内部,管理者应该要发扬一种新的文化氛围,“使不同部门与不同机构的员工能持续地对公司保持一种热情和忠诚”。

  在这一点上,特力屋采取的是“鼓励良性竞争”的新导向。虽然管理者们并不主动在公司内寻求竞争,但如果新商业模式或新分销渠道的出现使得公司内部自然产生竞争,他们也不会阻止。“这是一种友善的竞争和学习,”童至祥说道,“过去,特力和乐在床品销售的领域是强项,但床品并不是特力屋的主要品类,在特力屋门店,床品的陈列向来都很随便。自从将两者合并后,特力屋开始偷偷学习和乐的门店布置,甚至邀请和乐的专家去店内指导。这就是一种良性的竞合关系。”

  尽管鼓励竞争,但集团并未在各个渠道的绩效考核上“一刀切”,而是针对每个渠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打个比方,就成长率而言,特力屋在台湾已经趋于成熟,开新店的空间并不大,因此,集团对于特力屋的成长率的要求就没有和乐定的那么高。但另一方面,由于特力屋的门店历史较长,前期的投资已经收回,于是它在回报率与获利率上的绝对值相比和乐定得更高。此外,特力屋提供的是硬装产品,而特力和乐主推的是“精致软装”,两者对于客户满意度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

  对特力集团而言,绩效整合的难度还不止于此。事实上,四家零售品牌原先的薪资水准参差不齐,特力屋每年发14个月的薪水,而和乐每年发13个月;此外,在原来的架构中,有的渠道为主管配车,有的渠道不配,这些都是需要统一协调的地方。特力屋的做法是,员工发薪的次数从每年14次调整到13次,次数减少但总的薪酬数目不变;和乐则相对提高了员工的薪酬,一些单位则将配车的福利改为了交通费。从某种程度上看,重组后的人力成本相较之前有所提高。

  据介绍,此次合并过程中没有进行裁员,其间“精简下来的人去了电子商务渠道之类的新岗位”。

  在此基础上,这套新的绩效体系并非一步到位,而是由部门主管开始试点,再层层往下推行。童至祥坦言,这么做是为了让员工慢慢习惯新的绩效文化,如果让它与组织变革同时进行,恐怕会欲速而不达。

  顺应变革

  尽管两年前就开始启动了整合,但这场变革如今仍处于推进的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只要花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把组织由四变一,但后台的流程、架构、IT系统并非两三年内就可以完成。”

  在此过程中,一个比较明显的挑战是沟通的障碍。过去,各个渠道自成一体,可以看做是垂直型组织,而一旦合并后,新组织就变为了矩阵式。换句话说,每个渠道原来有专属于自己的采购、IT、行销,但现在“一切都似乎变得不方便起来”。

  翁斯建有着同样的体会。在他看来,跨单位的沟通变多了,原先大陆公司可以独立解决的事,现在需要和集团的相关部门沟通。除了接触的程序变多,“我们在内地碰到的情形,台湾公司的人不一定理解,认知上的差异需要慢慢磨合”。

  除了沟通上的挑战,新组织日常管理的难度也不同以往。“这种情况下,管理者的绩效和能力都需要很大的提升,对他们的领导力是很大的考验。”徐沪初指出。

  相较于沟通和管理,最大的挑战仍旧来自于“人”。在童至祥眼里,员工未必害怕变化,他们怕的是未知的变动,因此,“我们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告诉员工变革的意义,对每个人意味着什么,帮助他们看到未来的方向”。

  譬如,公司经常会向员工灌输新组织为每个人带来的职业机会。不难发现,组织越大,员工晋升的机会和通道就越多,从这个角度看,整合为每个人的职业发展打开了瓶颈。

  对此,徐沪初表示,在整合的不同阶段,企业会制定不同的目标。在整合的早期,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让大家尽快地看到目标、受到鼓舞——只有将目标量化,并尽快将目标与策略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整个重组的方案才会顺利地推进。

  即便如此,公司依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意料之外的问题。举例来说,合并后的法人叫“特力屋”,对特力和乐、HOLA Casa和乐名品家具与乔蒂斯寝具的员工而言,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大的渠道品牌并了”,这种不安无疑会对原有的企业文化造成冲击。

  事实上,尽管合并前的四家公司同属一个集团,但四个品牌本身的文化也“各有说法”。为了尽快统一新组织的愿景,童至祥开始在内部力推“特力新文化”,希望通过“客户导向”、“高绩效”等关键词,将散落在不同渠道的员工凝聚到新的氛围下。

  在徐沪初看来,要消除员工的不适感,除了重新制定企业文化,公司更需要通过相对公正的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体系来证明,“集团实际对大家都是一视同仁的”。

  不得不提的是,在特力集团的这场变革中,依旧有一部分员工选择了离职。“这里可能有几种原因,一是原先的职位无法保留,二是对新成立的公司缺乏信心,”徐沪初说道,“面对重组后的人员的流失,集团总部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证企业的核心人才能够继续留任,并在核心的岗位上稳定下来。”

2页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
·内需加温 台湾叁商行、特力表现抢眼 2011年06月16日
·特力A净利润下滑43.16% 多家子公司股权遭冻结 2011年04月18日
·特力屋突入盲区进购物中心开店 2011年03月10日
·特力屋突入盲区 进驻购物中心开店 2011年03月04日
搜索更多: 特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黄锴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