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商报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报 >> 商企动态 >> 零售商动态 >> 正文
家乐福煊赫不再 昔日“豪门”两大败因
投诉—爆料—内幕—线索—传闻
http://www.redsh.com 2011-06-14 红商网 评论 发布稿件

  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目前,国内外大型连锁零售商的“掘金”方式大致有四:商品进销差价、优化供应链成本、压缩管理成本、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以及各种销售返佣折扣。业内人士认为,家乐福的主要盈利方式,至今仍锁定最后一种,即“向供货商要利益”或曰“向上游融资”。数据显示,家乐福的收益,约有30%-40%来自进场费。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被供应商视为“盘剥”的做法,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商业末流。5月10日,原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美的好日子要结束了,因为无论消费者还是供应商都想摆脱“高价”卖场。陈晓与国美的恩怨暂且不提,卖场的“高门槛”遭人诟病甚至痛恨,确是事实。

  和家乐福的衰落形成对照的是,同为零售业巨头且主营业务与之无异的沃尔玛,去年仍高踞世界500强头名。2010财年,沃尔玛的净利高达148.48亿美元,而同期家乐福的净利仅仅为42.73亿美元。

  沃尔玛为何能成为“常青树”?在技术、IT方面的持续投入,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配送系统来降低成本,通过商品进销差价获取利润。

  此外,和家乐福以渠道费用、供应商占款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模式不同,沃尔玛并没有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中国,沃尔玛分沃尔玛(中国)和沃尔玛全球采购两大板块,并以此获得“左手亏了右手补”的腾挪空间。为扩大盈利空间,沃尔玛还把产业链往上游延伸,把触角伸向了制造业。

  目前,在沃尔玛卖场销售的部分商品并不来自于供应商,而是沃尔玛自己的工厂。2006年,沃尔玛的自有品牌占全部销售商品的份额为2.25%,2008年是10%,到2010年则提高到20%。自有品牌通常能便宜到20%—40%,从而增强其竞争能力。

  盈利模式的陈旧单一,让家乐福越来越多地品尝到苦涩。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家乐福曾先后被迫撤出英国、瑞士、美国、墨西哥、韩国、俄罗斯市场;2010年,家乐福开始出售其在东南亚、南美的门店。今年4月20日,日本零售巨头永旺正式接手家乐福在日的6家门店,家乐福在日门店至此全军覆没。

  不接“地气”亦是败因

  与家乐福垂垂老矣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内资超市近年正呈现蓬勃之势。

  2010年,以生鲜超市为主业的永辉在A股上市,招股说明书显示,永辉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58%,净利润同比增长64.82%。2009年,这两项数据分别是49.25%和18.58%。

  在重庆,永辉去年新开店14家,实现销售收入50多亿元,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50%以上。

  其他几家重庆本土超市,去年的表现也相当不错。重百2010年财报显示,当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9.60%,利润增长237.84%;专以社区为主要市场的重客隆,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0%。

  以区县为主要阵地的新大兴,则与重庆盐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后者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获得新大兴51%的股权。业内人士指出,国企相中民企,主要是看中其盈利能力,这说明新大兴的盈利现状和预期都颇让人看好。

  商业运作经验、采购成本和供应商资源整体弱于外资超市的内资超市,为什么能够成为后起之秀?

  “因为我们更了解中国国情。”永辉重庆区域总经理李国认为,中国消费者对价格尤其敏感,低价首先能汇聚人气,以此带来的销售增长能冲平贴价商品造成的损失。同时,政府讲民生,企业在商品“保供”上作呼应,也有利于培养外部关系、树立公众形象。

  在李国看来,某些外资超市严格遵循近乎公式的价值规律,在节日期间根据部分商品需求量大增而提价,看似随行就市,其实并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进而会影响后者对商家的评价。

  李国称,永辉符合重庆“市情”的“直采”模式,也优于外资超市的经销商模式。他介绍说,所谓经销商模式,即超市把场地“租给”经销商,促销人员由经销商提供,服从超市统一管理,超市利润来源于通道费和销售提成等。而直采则是超市直接现款从农民和厂商手中购买货物,然后由超市自己组织力量在自己的卖场销售。通过部分直采绕过经销商,永辉目前能做到让部分商品价格比外资卖场低3%。

  和永辉动辄近万平方米的卖场规模不同,专走社区路线的重客隆最大店面虽不过4000平方米,小于其它超市,但130多家门店却让他们拥有了外资超市难以比拟的网点优势。由于是立足社区业务,重客隆有针对性地主打中低端商品,同时更多地选用下岗人员充任员工,以此降低人力成本。

  “重庆的商业格局是多中心多组团,组团间的交通并没有平原城市那样方便,所以小而分散的超市反而有市场,这与外资超市在国外城市习用的做法不同。”重客隆总经理王强认为,对外资企业来说,深度研究中国国情,在技术上并无难度,但囿于“身躯庞大”带来的体制痼疾,以及长久以来顺风顺水经营导致的因循心态,都难免使其对市场变化不够敏锐。

  对于跨区、跨市、跨省乃至跨国的连锁零售企业来说,若然不接“地气”,后果自然很严重。

2页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
·家乐福下架涉嫌有塑化剂的农心方便面 2011年06月14日
·家乐福被曝售过期食品 消费者称商品发霉了 2011年06月09日
·家乐福被曝售过期食品 消费者称商品发霉 2011年06月09日
·法国家乐福大规模罢工 八成员工参与 2011年06月07日
搜索更多: 家乐福

来源:重庆日报  吴刚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