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商报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报 >> 商企动态 >> 零售商动态 >> 正文
家乐福煊赫不再 昔日“豪门”两大败因
投诉—爆料—内幕—线索—传闻
http://www.redsh.com 2011-06-14 红商网 评论 发布稿件

如今的家乐福早已辉煌不在。

  煊赫不再的“豪门”

  红商网讯:价格欺诈门、员工离职门、经销商断货门。最近一年来,家乐福麻烦不断。与上个世纪末刚刚进入中国的煊赫景象比较,这家跨国连锁零售巨头已今非昔比。

  1995年,家乐福棉花街开设其在重庆第一家超市时,重庆尚无超市这一业态。当时,重庆零售业主要业态是百货公司,商场内售卖的商品以百货为主。今日超市主营商品之一的生鲜,自然也与百货公司柜台无缘。

  “当时家乐福超市营业员穿着统一的工装,说普通话,使用收银机,但百货公司的柜员甚至还穿着短裤凉鞋上班,用算盘算账。”重百集团副总经理刘绪文说,家乐福入渝后,重百和重庆本土其他百货公司开始“师夷长技”,从经营理念、市场理念到具体的商品陈列、商品品类和货架摆布、动线设计,无一不学。

  2002年,重百按照商品种类,分出百货和超市两个卖场。2004年,重百开始连锁经营。“现场展示用的POP展板和DM单都是向他们学的。”刘绪文认为,对中国超市业态而言,家乐福几乎就等同于“黄埔军校”。

  时移世易。如今,家乐福已不再是众人眼中的超市“一哥”。早在两年前,家乐福中国在单店销售收入、年度销售总收入两项指标上,已然落后于大润发,痛失中国外资超市第一宝座;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排名,百联、大商、华润万家,在整体实力上已经远超家乐福中国。

  2009年3月,大连家乐福新华绿洲店正式关店。随后,河南焦作店、佛山家天下店,长春春城店、绍兴镜湖店、西安小寨店相继关张。2008年,家乐福全球净利润锐减44.7%,2009年又再降74.2%。

  供应商话语权日增

  2010年末,因未与家乐福就“进场费”和商品销售利润分配方案达成一致,康师傅宣布对家乐福店大规模断货。自此,业内对家乐福“向上游融资”的商业模式的质疑,被正式搬上桌面。

  康师傅之后,中粮集团、九三油脂等供应商也爆出与家乐福的合作存在摩擦。一位供应商曾抱怨,他们与家乐福2009年的合同扣点数为15%,第二年变成了21%这差不多是食品行业企业所能接受的最高额度。事实上,返点费还只是家乐福供应商所承受负担之一种,据了解,家乐福的收费项目多达24项。

  此前一直“温顺”的供应商哪来的义气,敢与家乐福叫板?“翅膀变硬”无疑是主要的一条。

  以康师傅为例。该方便面品牌一直占据国内方便面市场半壁江山。在中高端产品上,康师傅容器面、高价袋面、中价袋面的市场份额更接近70%,拥有强大的单一品类商品话语权。

  实力越来越强大的供应商并不只康师傅一家,“渠道为王”正在变成“过去式”。业内人士指出,在此时势下,家乐福仍沉浸在昔日由供应商“供养”的陈例中,漠视供应商日益发展壮大的事实,不能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商业策略,被越来越多的“康师傅”杯葛,并不算意外。

  从供应商和卖场之间关系的发展规律看,家乐福“向下”,而康师傅“向上”。现代零售业的根本,就是压缩渠道空间,最终形成大的零售商和大的厂商的直接购销关系。过去,“康师傅”们之所以忍气吞声,是因为尚未形成规模,作为相对分散的超市供货群体,他们在面对强大超市网络时往往缺乏话语权,从而为超市的收费模式,留下了生存空间。但随着市场的成熟、企业品牌、规模效应的显现,供应商的话语权与日俱增,以往那种依靠支付高额费用方能获取渠道的旧模式,其存在的合理性逐渐丧失。

  家乐福遭遇康师傅杯葛,堪称中国商业零售领域供应商和大卖场“抢话筒”的一大标志性事件,话语权的转换似乎已不可避免。

  从家乐福眼下在另外两个亚洲国家的境况,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推演其今后在中国市场会是怎样

  在日本,家乐福只有55%的商品是直接从厂家进货,另外45%必须经由中间商,而且这些中间商大都受控于几大实力雄厚的财团,家乐福根本无法对其征收“进场费”。

  在韩国,家乐福曾经强迫供货商削价向其供应商品,并收取高额入场费。供货商曾将此事向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反映。2006年7月,该委员会责成家乐福加以改正,并对其处以146万美元的罚款。

2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家乐福下架涉嫌有塑化剂的农心方便面 2011年06月14日
·家乐福被曝售过期食品 消费者称商品发霉了 2011年06月09日
·家乐福被曝售过期食品 消费者称商品发霉 2011年06月09日
·法国家乐福大规模罢工 八成员工参与 2011年06月07日
搜索更多: 家乐福

来源:重庆日报  吴刚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