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商报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报 >> 商企动态 >> 零售商动态 >> 正文
ZARA、H&M下沉 与本土品牌交锋二线城市
投诉—爆料—内幕—线索—传闻
http://www.redsh.com 2011-05-25 红商网 评论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近日,ZARA、H&M首家门店入驻长沙,随后,ZARA更是开到了江苏淮安。而在此前、UNIQLO、C&A、ZARA、H&M这些享誉国际的洋品牌,仅仅在特大城市和一线城市出现。如今,它们的举动已经显现了布局二三线城市的战略意图。

  这些定位于大众的洋品牌终于切入了中国庞大的二三线市场,它们能否很快渗透?在业界看来,目前,洋品牌们虽还未与本土品牌很激烈地争夺消费者,“但我们已经感觉到‘狼来了’的气息,双方蠢蠢欲动。”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表述。而其实,这场争夺战已经摆开阵仗,在终端渠道的布局上暗自较劲。

  一方是熟悉市场、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守城将士”,另一方是携“快时尚”风靡全球的“攻占方”,洋品牌的渠道下沉,是否将撼动闽派男装在二三线市场的江湖地位?

  交锋二线 拉开对仗阵势

  虽然目前UNIQLO、ZARA、H&M还没有大举向二线城市渗透,但已经逐步显示这样的野心。据有关媒体报道,根据UNIQLO发展计划,未来10年内,它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将扩大至1000家,以大型店为主,要覆盖中国一二线城市。

  H&M近期也在其官方微博上透露,当前,品牌的新店计划分别为武汉、重庆、昆明、杭州、西安、成都、长沙等城市。

  而这些地盘,正是闽派男装的主要阵地。据任职于国内某一线男装品牌的王先生透露,如今,像劲霸、七匹狼等闽派的一线男装70%以上的终端渠道都在二三线城市。

  对于洋品牌出现的渠道下沉趋势,很多人担忧“狼来了”是否已经成真。“目前,是已经听到‘狼嚎’了,但还没‘开打’,还没有真正出现在终端抢夺消费份额的情况。”他们普遍认为,3-5年之内是小范围的影响和一种无形的压力,3-5年之后便将是一场血拼。

  市场份额的争夺虽未开始,洋品牌和本土品牌的渠道之争却已真实地在二线城市“暗涌”。二线城市将是第一个争锋的焦点,因为本土品牌在二线城市的量非常大,而洋品牌目前也已经逐步下沉到了二线城市。

  七匹狼副总吴兴群就表示,“现在国外大众品牌进入中国,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渠道的瓜分。”的确,闽派几个大品牌近几年的渠道拓展方向都将集中在二线城市,而主要的店铺种类也是与洋品牌相近的大店、旗舰店、生活馆。

  “试想,一个城市几年才能培育出一个核心商圈?谁都想要最好的位置、最大的人流,如今洋品牌和本土品牌在二线城市的渠道争夺能不激烈吗?”就职于某一线品牌的王先生谈道。

  事实上,仔细研究本土品牌和洋品牌的发展路线,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洋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发展路径刚好是反方向的。“国内品牌走的路线是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先获取广大基层人民的认可和信任,再奔赴一线城市搞定大城市的城里人;而国际品牌是自上而下的领导路线,通过先搞定一线城市,再以一线市场的影响,一级一级搞定二三线城市。”经过长期的观察,王先生描述了这样一个规律。

  在这个规律之下,如今,本土品牌与洋品牌的渠道已经共同抵达二线城市,并摆开争夺阵仗。

  压力之下 维持谨慎的乐观

  对于这场提前打响的终端争夺战,业内多数维持的观点是谨慎的乐观。他们认为,双方各有优劣。

  这些洋品牌的操作模式与本土品牌不一样,他们以开设庞大的直营店为主,“他们开的都是巨店,一个店能顶我们好几个”,这是业内的一个共识。而开大店、开直营,正是本土品牌近两年逐步转变的渠道方向。

  表面看来,这些洋品牌一进驻中国就实现了本土品牌的梦想,但事实上,本土品牌在二三四线市场上撒开的营销网络,也是让洋品牌望尘莫及的。“从资金上,闽派一线男装经过几年的发展也积累了雄厚的资本,而在拿店的‘快准狠’上,这些企业的老板们更是无人能及。”王先生分析。

  同时,也正是开大店、开直营这样的模式,使得洋品牌不可能在三五年内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全面开花。

  “H&M一个店长的年薪在50万以上,而且他们全部需要总部外派,这样的人才,短期也不可能复制很多。”利郎的市场总监章宇峰表示,洋品牌的直营模式决定了他们对终端强大的掌控能力以及盈利能力 ,但也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像当年的闽派服装那样快速“席卷”中国大陆。

2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广州新商场招商难产 ZARA或退出万菱汇 2011年05月11日
·ZARA问题服装退货出难题 考验顾客记忆力 2011年05月11日
·Zara再上质量黑榜 一年来5次检测质量不合格 2011年05月09日
·一条ZARA休闲裤引发的声讨“洋品牌”风波 2011年05月08日
搜索更多: ZARA

来源:晋江经济报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