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家小企业出局,107家企业停产整改且可能被淘汰。但这些被淘汰企业的设备还在,对于无力承担高额产业升级成本的中小企业来说,除了转向产业链上游成为原奶供应商,转型做饮料,成为了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安徽蚌埠和平乳业总经理李扬(专栏)(专栏)民告诉记者,“我们周围的小厂都不愿申报了,提交申报材料的,都是有条件的企业。蚌埠市有七八家生产厂,现在只有两家做了,其它有的转做饮料了。”李的企业是安徽第一批通过审核的企业。
青岛天惠乳业,是山东42家未通过生产许可再审核的乳制品企业中的一家。该企业共占地30余亩,其中15亩用于乳制品加工生产,另外15亩为奶牛场,圈养着上百头奶牛。虽然天惠曾花费180多万元更新设备,但依然未通过这次审核。
该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不再做乳制品了,现在做乳饮料”。被淘汰之后,该公司总经理李绪高表示,企业今后将转向生产乳饮料。根据国家质监总局的政策,乳饮料产品不在此次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之列。
李绪高认为,该公司的产品很难竞争过蒙牛这样的大品牌,再加上重新审核生产许可证,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改资金,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现在转型生产乳饮料,原来的生产设备大部分能用上,算是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对于这样的结果,李感觉还算庆幸。
另外一家青岛企业喜来乐乳业,则更名青岛喜来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转型做养殖场,并且已经购进了一批奶牛。
而汉中市汉江酸奶厂则是陕西此次被淘汰的24家企业之一,这家主做酸奶的小厂被注销生产许可证后也在谋求转型。该公司的王毅告诉记者,“由于企业是小厂,规模小,在这次上台阶的整顿中被取消了生产许可证,公司停产后现在正在转型做乳饮料,市场上已经有销售,但由于竞争激烈,销量在下滑”。
众多小企业被关闭,对其他大企业来说,是否意味着并购的机会?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认为,可能不大,因为小企业生产设备落后,又没有奶源可以利用,并购了也是个累赘。
“大清洗”的效应
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秘书长张志民感慨地说,“为什么国产奶粉不受欢迎,国产牛奶总是让人心惊胆战,就是因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公信力让消费者不信服。这次从政策层面强制加强企业的产品检测,有利于恢复消费者对乳品行业的信心。”
2010年,三聚氰胺再次死灰复燃,涉案的企业横跨陕西、天津、河北、甘肃、青海、吉林等省份,再次爆发的原因,除了监管不力,行业企业众多,竞争无序也就成为主管部门痛下决心整顿的原因。
这次“运动式”的大整顿砍掉众多小企业,让乳制品行业的监管趋于严格,一定程度上把害群之马清除出乳业行业,清除了监管死角。
不过,对于这次整顿,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4月8日表示,这是初步结果,具体还有待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具体的内容:现在,哪些具体企业被关闭,分布在哪里,市场以及收奶情况如何,还需等后续的结果。另外,还有107家企业在整改中,是否最后都能通过还存有疑问。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众多小企业退出后,在原奶需求旺季经常发生的一窝蜂抢奶混乱局面,将会有所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