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游牧的说法,下一步,双汇的“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实现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万隆称,未来自养生猪占全部屠宰生猪的比例要达到约30%。
据记者了解,目前双汇唯一一个自建的商品猪养殖基地位于漯河叶县,规模为20万头,于2009年建立。双汇集团养殖事业部总经理郭凯告诉记者,其实,在“瘦肉精”事件前,集团也有了大规模复制叶县养猪场模式的考虑。在“事发地”济源,彼时也正在修建一座50万头规模的养殖场。
游牧还表示,除自养外,双汇今后的采购重点还将向规模化养殖场转移,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万人大会”上,双汇集团还宣布成立了双汇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万隆本人担任主任一职,并引进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
3个多亿:站起来的代价?
从逐头检验等一系列安全管控措施,到发展上游的战略规划,这些,能否让双汇摆脱“三鹿”的命运?
以增加的安全管控措施而言,直接带来的成本压力,是否会让双汇雪上加霜?据万隆介绍,由于“瘦肉精”改为逐头检验,全年预计增加“瘦肉精”检测费用3个多亿。
这3个多亿怎么消化就是一个问题:如果转嫁到下游,带动产品价格提高,将进一步影响到双汇产品的竞争力。
“我们自己能消化的尽量消化。”万隆说。此前,他也不否认,会有一部分转嫁到下游。
与此同时,发展上游也是对企业资金实力的巨大考验。据业内人士介绍,每10万头猪投资在6000万元左右。而双汇所称未来要建的每个50万头规模的养殖厂,投资当在3亿元以上。
但万隆表示,自建养猪场最大的难点,不在资金,而在征地。相比工厂,养殖用地,且属于农业用地,拿地较难。此前,双汇曾与日本携手投资了一个5000万头肉鸡的养殖项目,光拿地就拿了整整两年。
“未来我们养猪场发展重点会在山区、丘陵,这些地方的土地好征,也都欢迎我们去投资。”万隆说。
除此之外,双汇面临的还有市场信心的恢复这个最大的难题。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行业研究员,都对记者直言,该事件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对企业都有直接影响。但他们也同时表示,双汇的市场会逐渐恢复。
而双汇自己的预期是,到今年4月底销售能基本恢复。根据游牧公布的企业生产经营的启动的阶段性的计划,双汇屠宰业在4月15日要达到1400吨/天以上,4月底要达到1500吨/天以上;肉制品业4月15日要达到3500吨/天以上;4月底要达到5000吨/天以上。
游牧表示,按照公司原定计划,去年产销175万吨,今年的目标是200万吨,而3、4月肉制品每天的销售计划应该在5000-6000吨左右。“我们之前的会议上也提到3月底肉制品要恢复至2000吨。我们对4月底肉制品销售基本恢复正常有信心。”
记者从相关渠道处获悉,在此前的经销商大会上,双汇给经销商派的定心丸是,今年5月1日前生产的产品,如因“瘦肉精”受到的损失,企业均负责承担。“也就是说,双汇预估的销售影响,是到5月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研究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看来,他认为,双汇走出危机是时间早晚的事情。他提供了几点理由。首先,此次国务院调查报告已经有了定论。结果显示,政府调查和打击的重点都在上游制造销售添加瘦肉精的环节,对双汇企业并无涉及。
其次,在他看来,当地政府也对双汇给予了力挺的态度。他同时认为,增加的3亿多元成本,双汇自身应该能消化1亿多。“这几个月的损失,应该有一些方法可以弥补。”
在漯河,双汇对于当地财政收入的贡献占到了60%以上。而在万人大会上,漯河市市长、副市长等悉数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