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反正我没钱”,羁押快满一年的太子奶原大股东暨创始人李途纯在审讯期间一直重复这样一句话,接近株洲市经侦组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
3月17日有媒体报道由于管理人与战略投资者、大型债权人等暂时无法达成共识,太子奶重整方案出台可能要申请延期。针对这一传闻,太子奶重整管理人陈建宏否认了这一说法。他告诉本报,目前太子奶重整谈判进展顺利,4月份初应该会有一个结果。
2006年11月,英联、摩根、高盛三大投行向太子奶注资7300万美元;2007年9月,由花旗银行牵头的国际银团向太子奶集团提供6.5亿元人民币的信用贷款;其后又有株洲市中行、华夏银行等中资银行向太子奶提供各计3亿元贷款。但此后一年半时间,太子奶就资不抵债。
2008年年底,太子奶爆出资金链断裂危机。李途纯千亿销售额的宏愿仅仅实现了百分之一都不到,二十多亿元就花光了,而其现有资产远远不能弥补负债。
长期以来,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一直在问:“钱到哪去了?”但是声音很微弱。而2010年被指定为太子奶重整管理人的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建宏在进驻太子奶不久后,亦发出了同样的疑问:“钱哪去了?”
疯狂基建
一位当年太子奶的老员工告诉本报记者,当投行和外资银行的钱纷纷打进太子奶的账号时,他以为这下好了,就算太子奶上不了市,也可以过几年舒服日子。谁知,几个月的时间,他再回到厂里,就被告知已经无钱可用了。
株洲一位经验老到的国有企业中层干部,一走进太子奶位于株洲栗雨工业园区金碧辉煌的生产基地时,就看出了端倪。“老李骗了所有的人,这么夸张、大规模的基建,不出问题才怪。”
“基建里面搞钱是惯用的做法,”一位太子奶前中层管理干部向本报记者透露,“管理人的清债报告中显示,已经发现了一些虚假的基建合同,而这些合同,只要查到一份,性质就不同。”显然,让数十亿资金迅速从漏斗中漏出,掌握企业控制权的人,已经不耐烦用回扣这种方式“搞钱”了。
太子奶的疯狂扩张,在当时主管开发区的负责人看来,已经有了不祥的预兆。这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当时就觉得李途纯疯了,如果按设计满负荷运转,株洲生产基地24万平方米厂房及相关设备全部开动,则株洲高新开发区一半的自来水和几乎全部的污水管道必须供太子奶使用;如果所有产品和原材料全部投入物流,则栗雨工业区所在的京珠高速要堵车。
基建的夸张程度从所用图纸上可见一斑。据本报记者了解,李途纯曾经雇了一位员工帮他寻找全世界最漂亮的房子。光这些房子图片的打印费就花去了60万元。
记者查阅此前跟踪太子奶危机前后的采访资料发现,2009年6月株洲企业家协会牵头组织的太子奶问题诊断大会上,李途纯公开表示:“到现在我可以讲,我是干干净净的,十多年我没有拿一分钱工资,我没有一分钱的存款,没有一平方米的厂房是我的,都是股份公司的。”但钱到底去了哪里,他在公开场合并没有做出过任何解释。
真相求解
跟随李途纯多年的这名太子奶老员工显得很灰心:“我们也是到现在,才看清楚了李老板是怎么玩的。我们真心实意帮他干,他还欠我们工资。现在知道他是这么搞的,心里很不舒服。”
熟悉情况的人士曾向本报记者粗粗算了一笔账,2006年底至2008年底危机爆发,太子奶有十亿元亏得不见踪影。(见本报2010年7月2日《太子奶重组崎岖路》)
如此大的资产和负债落差,让人对太子奶的清偿率很难乐观得起来。陈建宏在去年年底的债权人会议上亦表示,考虑到数字可能很低,未敢在债权人面前透露可能的清偿率。
一位高管反复向经侦组重复的一句话就是:“真账没有,假账不全”。知情人士透露,从2009年年底以来至2010年6月李途纯被批捕这半年里,太子奶重要的账务数据和原始凭证被大量地处理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