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陈晓和他领导的管理团队是将国美拖出危机的功臣,而为了稳定这个核心团队,陈晓和贝恩在没有得到大股东完全认可的情况推出了国美第一个管理层激励方案,这也是后来黄陈冲突的导火索—在大股东看来这是陈晓与贝恩和高管团队利益捆绑试图夺取公司控制权的做法。
事实上,在得到贝恩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和高管的支持后,陈晓也的确犯下了自己最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与大股东的公开交恶。
2010年5月在股东大会上否决了贝恩的非执行董事人选后,隐忍了一个月的陈晓,在6月24日向记者透露,“近20个月过去了,这时的国美已经与2008年11月黄总出事时有了很大差别,现在的局面是由董事局和管理层来控制的,要想回到20个月前是不可能了。”
虽然在此之前大股东的确多次发难,但是陈晓作为董事局主席这样公开回应大股东显然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头浪尖之上。他当时告诉记者,“董事局目前空前统一,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让大股东出局,只不过碍于昔日的情面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
对于一向讲话谨慎的陈晓来说,这样的表态有些出人意料,当时在场的一位国美高管后来说,“这显然是陈总的战斗檄文,按照我对他的理解,他也是被逼到了这一步。”
陈晓的自信还来自于他的判断:他认为政府会支持他,他曾经表示,“黄光裕始终没有看清楚结局,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政府都不可能让一个经济罪犯再在上市公司发挥重要的支配作用。”
正是在这次发言后,大股东于7月正式提出了让陈晓离开的要求,陈晓也断然拒绝了大股东高价收购其股权的建议,并选择在8月5日起诉黄光裕,这样双方矛盾激化。从此,双方你来我往的舆论战已让双方达成和解的可能性减弱,陈晓忙于争取机构投资者的支持,黄光裕则利用舆论战来为自己加分。
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的结果对双方是公平的,陈晓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支持,黄光裕家族则夺回了管理层手中的增发权,避免了被踢出局的风险。此后双方重新进入谈判,黄家的砝码是非上市门店的去留,但此时陈晓阵营的贝恩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
其实早在2010年8月下旬,陈晓作出的两个偏执于“反对黄光裕”的决定,最终让自己走向了贝恩的对立面:8月23日,陈晓领导的国美董事会公布了一个“未来5年新增700家门店”的谨慎扩张计划,而同期国美主要竞争对手苏宁的计划则是“未来10年新增3000家门店”,这就意味着,国美家电连锁龙头的地位将被苏宁取代;8月27日,黄家威胁称可能将其持有的372家未上市门店从国美割裂出去,陈晓未经董事会表决,便私下回复黄家:“你们把未上市门店拿回去自己经营吧”。
不但扩张不力,而且要造成国美现有规模的损失,对于期待早日套现的贝恩来说,从那时起,陈晓就已经开始成为一个“价值破坏者”了。反过来,这也为黄光裕家族和贝恩提供了一个重启谈判的契机。事实上,8月28日,贝恩就开始了与黄光裕家族的接触、谈判。而当陈晓成为“高位套现”的最大障碍时,贝恩的唯一合理选择便是放弃陈晓。
对于小股东和职业经理人陈晓来说,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主要股东的支持,是他立足国美的关键。当他被大股东黄光裕家族与二股东贝恩视为共同的敌人时,他被迫离开的命运,就已经无可避免。
陈晓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11月双方达成谅解备忘录一个月后的那次长谈中,他就对记者表示,“对我个人而言,是否继续呆在国美这个岗位上意义已不再重大,我想等到国美公司治理完善的时候,总有一天我会离开国美,但这个时间绝对不是现在。”
陈晓期待外界关注的焦点转移后他再悄然离开,只不过外界并不愿意放弃对国美和陈晓命运的关注,不断有他离开的传闻散播,3月6日陈晓离职的消息最终源头就是大股东方面的主动透露,虽然曾经支持他的部分高管也可能离开,但陈晓离开的方式还是略显凄凉。
回首2006年7月赴任国美这四年,陈晓有一半时间是在应付危机和争斗中度过,如今是非成败转成空,功与过、胜与败也不再重要。卸下这段戏剧性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之后的陈晓,开始选择了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