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乐到国美,陈晓把持了一个更加庞大的商业帝国,曾经的失败更加刺激起他成功的欲望。如果他的战略能给国美带来成功,那么永乐被并购就不再是一个失败的记忆,而是让他主掌国美的一个曲线通道,一个充满玄机的机会。
2011年3月15日19时,苏宁电器(002024,股吧)发布了2010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苏宁实现营业总收入755.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82%。
苏宁发布“喜报”仅1个多小时后,另一家电连锁巨头国美却因为非法套取国家补贴以及侵占消费者财物,被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
这一切就发生在国美前董事局主席陈晓刚刚离职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这种巧合和反差让那些还在为陈晓鸣不平的人,也感觉到黄氏家族让陈晓出局不仅是利益之争,更是为国美命运之争。
战略——两个老板的战争
2006年11月1日,国美电器宣布以52.68亿港元“股票+现金”的方式并购永乐。
从那一刻起,永乐电器的董事长陈晓就不再是一个老板,而是干脆就成为他的前对手黄光裕的CEO。
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2008年11月27日,由于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拘入狱,不能继续主持国美的日常工作,国美火速任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陈晓接替黄光裕担任国美董事会代理主席。
于是国美有了幕前、幕后两个老板。在陈晓再次体味当老板的感觉时,不知道他是意识到二虎相争的残酷时刻已经在悄悄接近。
最无法调和的是战略之争。
和黄光裕一贯热衷的 “跑马圈地”相比,陈晓更看重的是“单店效益”。由于黄光裕被拘后国美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除了全力引入战略投资者外,陈晓不得以采取收缩战略。从2009年初,陈晓就开始了自己的“关店”计划,要在2009年关闭100家左右效益不好的门店。这和黄光裕喜欢四处攻城略地的风格完全不同。
北京大中中塔店的改造是陈晓心中的“样板工程”。改造后的新中塔店开业3天就获得了1亿元的销售额,弥补了停业1个半月改造期间所有的损失。
国美2009年的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尽管其营业额和利润同比双双下滑,但已经基本遏制住了2008年4季度的下滑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其 “单店产出有所提高”,综合毛利率上升了约0.44个百分点至约15.80%。
正如国美董事局发出的那封《致国美全体员工的公开信》所言:“关闭亏损和转亏无望的门店就成了当时应对因黄总个人行为导致公司资金紧张而迫不得已的有效止血措施之一。”但一时的成功,却让陈晓把放慢扩店速度这种应对危机的无奈之举,当成了难以放下长期的战略。陈晓曾梳理自己对国美的三点“努力”,其中之一就是改变了黄光裕时代过于追求规模化的倾向。
然而,黄光裕所看中的却绝不仅仅是某一个店的利润,他所要的是国美王国在家电业的霸权地位。因为他知道,在与家电制造商的博弈中,失去了地盘,就意味着失去了话语权。而归根到底,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家电连锁销售企业和利润都是从家电生产商嘴里抢来的。
从永乐到国美,陈晓把持了一个更加庞大的商业帝国,曾经的失败更加刺激起他追求成功的欲望。如果他的战略能够给国美带来成功,那么,永乐被并购就不再是一个失败的记忆,而是让他主掌国美的一个曲线通道,一个充满玄机的机会。
有过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两种身份的陈晓当然领教过资本的力量。他把贝恩拉进来,让他和黄光裕的战略之争,变成了资本势力的博弈。而贝恩当然乐得利用这种机会为自己获得更多的筹码,于是,贝恩和陈晓都被对方利用了。
陈晓离开后,国美的第一个战略反应就是电器门店扩张提速:2011年国美电器内部确定的开店目标是新增400家,门店数量达到1800家,而去年陈晓团队制定的5年规划却计划开700家店。相去甚远的两个扩店战略,让人们看到了黄氏风格在国美的回归。
心态——老板和经理人的战争
“如果你成功了,连过去跟随你的司机和出纳员都会跟你要股权。因为他们坚信你的成功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努力,而事实上,你一直在付给他们在市场上说得过去的薪酬,他们从来没有为你的创业承担任何风险。如果你失败了,你将一无所有,而他们也只是会换一个公司工作,为什么你成功,他们就要来分享财富。”这是地产圈中的一个老板曾经发出的疑问。
黄光裕从来没有想过给管理层期权的事,他更乐于以论功行赏的方式给下属发奖金。在他看来,这些高管如果在其他企业里工作,即使比在国美更努力,也未必能够有如此之高的收入。之所以大家的收入比在别处高,完全是因为国美经营得好。国美离了谁都行,但没有黄光裕,就不会有国美。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老板心态。你可以不舒服,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道理。事实上,如果有两个未来并不确定的创业型企业,一个给你相对丰厚的薪水,另一个只给你相当于市场平均水平一半的薪水,另外给你一些期权,大多数人会选择先拿一个高薪再说。曾经有一个传媒业的知名人士说过一句流传颇广的话——别跟我谈期权,我只要现金。那么,既然你没有额外的投资,凭什么要有额外的收益?期权只能是大企业给职业经理人的诱饵,小企业没有资格谈期权,因为没有强大资本做依托的期权,是没有任何信任度的。
给职业经理人期权。这既是陈晓在国美危难时刻拢住人心的一个手筋,也为他推行自己的战略主张争取同盟者。除了这些,心态是潜意识里的深层次力量。他这时的身份是职业经理人,激励职业经理人,同时也意味着他本身就是物质上的受益者。在这一点上,他显然比黄光裕的动力机制要足得多。2009年7月7日,国美电器宣布实施股权激励,获得激励最多的高管就是陈晓,共2200万股期权。按照股权激励方案,以1.9港元为基准,每年7月解冻1/4,四年后全部解冻。
在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两个身份、两重自我的交织中,陈晓迷失了。
业绩——可以公开的战争
陈晓该不该出局?是否损害了股东利益是个说不清的话题,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股东会支持陈晓。而业绩,则是可以公开给大家看的战争。
有趣的是,两样的业绩摆在那里,陈晓和黄光裕却有各自不同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