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在武汉市江岸区蔡家田附近住了十几年的王大姐,突然发现,自己家旁边新开了一家名为“好邦”的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都营业这让她感到很新奇,因为这在武汉并不多见。
但王大姐并不知道,这其实已经是“好邦便利”在武汉的第8个“兄弟”了,而这距其首子落地才不过短短16天。“24小时便利店很快将成为江城的一道新风景。”好邦便利店缔造者武汉中百便民超市董事长王辉告诉记者。
事实上,与武汉城市发展水平极不相符,24小时便利店市场一直处于漫长的“冬眠期”,很长时间甚至没有一家规范的便利店企业。而“好邦便利”似乎正要破此局。
批量制造24小时
“现有门店分布在万松园、西马路、轻轨二七路站等繁华地段,营业面积80平方米的门店日均营业额在1.5万元左右,其中晚10点到早7点时间段营业额最高达三四千元。”王辉告诉记者,2011年,中百要开出50家这样的便利店。
事实上,2002年,中百集团就曾以“好邦”的品牌涉足便利店市场,当时6家门店营业时间到晚上11:00。“由于当时消费环境并不成熟,不久后便基本上暂停了这项业务。”中百便民超市策划部负责人贺小同表示,这次不同,好邦便利新开门店实行24小时营业,商品达到2000余种,以中高档为主,涵盖休闲食品、家居日用品、文具、个人护理品等品类,并重点增加了即食商品类,手机充值、代收水电费、ATM取款机等服务也是其一大特色。
“由于中百集团在武汉市场的影响力,其涉足便利店经营,很可能将引起武汉便利店市场的新一轮发展。”武汉玛特商业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黄静分析认为。而实际上,好邻居、汇春、联合100、可多,在武汉便利店市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以可多为例,其现有便利店50余家,主要分布在汉口、汉阳地区。“我们分店没有熟食品类的经营,而根据实际商圈状况,也只有在部分门店实行24小时营业。”武汉市可多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伟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0年下半年,武汉汇春便利店在汉开出多家24小时门店,并计划在近几年内在武汉开发8000家连锁店;成都联合一百连锁便利店加速扩张,如今在武汉、黄冈、黄石、恩施等地开了300家便利店。
“与成都、太原、上海等便利店业态较成熟的市场不同,多年来武汉一直没有一家有主导优势的便利店企业,从现在来看,好邻居经营相对规范,但并不具备规模优势,而其他便利店企业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大多并不是规范的24小时便利店。”黄静表示,此次中百集团时隔8年后再次全面开展24小时便利店业务,有可能刺激武汉24小时便利店市场的一次连环发展。
而据了解,7-11在天津、上海成功登陆后,已定下新的市场扩张计划,武汉市场很可能卷入其中。
市场土壤不是问题?
与城市商业发展水平并不匹配,便利店业态在武汉市场一直处于被冷落的尴尬中。对于好邦便利店2002年的首度试水,武汉中百方面也将原因更多地归结为当时市场环境的不成熟。
“当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武汉中百集团本身的战略考虑。”一直专注于全国便利店业态发展的四川互惠商业集团总经理何捷认为,当时武汉中百集团发展便利店业态最多只是试水,主要精力并未用于此。
对此,王辉也坦承,在8年前,武汉零售业市场开发还远远没有饱和,与便利店业态相比,超市、大卖场、购物中心等其他业态更有利于占领市场,形成庞大的商圈辐射。而如今,便利店市场生存发展环境明显成熟,其他业态的竞争已接近饱和,只有开辟新的业态形式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相关分析表明,当一个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是便利店最佳导入期。而数据显示,2010年武汉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破2万元。
“便利店进入高速成长期的硬环境已不是问题,关键是企业如何把握住市场先机。”黄静表示,一方面武汉城市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居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同时人均收入在增长、“空巢”家庭也在增多;另一方面居民更加关注服务快捷、食品安全、购物环境舒适和规范,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明显,由过度理性消费向适度非理性消费转变。
这一系列因素为便利店商业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比较成熟的软环境,而决定便利店业态发展的企业因素就更为重要了。
共2页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刘朝龙 责编:寄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