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治理顽疾
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业时代。国美电器一案,显然有诸多参考价值。是完全西化,采用,还是兼容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本土文化中家庭文化特色?
记者前不久曾将这个问题抛给万科的王石董事长。他没有直接回答,但他强调,万科的成长中,虽然没有国美电器的难题,但也曾有小矛盾,在他看来,企业家的心胸决定了企业的高度,万科正突破一个1000亿元的规模门槛,这是它新的起点的标志。
日裔美国经济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说,中国家族企业的“信任”主要存在于同一血亲关系中,“现代中国企业结构的根源在于中国文化中家庭的独一无二的地位,经济生活的基本模式在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都是相同的”。他认为,低信任局面下,中国企业很少得以真正壮大,一旦规模有所提升,常常面临分裂风险。
在黄光裕家族与国美电器管理层之间,基本已失去信任感。这当然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国美收购永乐时,黄陈英雄相惜。黄光裕一案发生后,陈晓临危受命,出任掌门。那时黄秀虹试图出现在董事会而未果,但双方并没撕破颜面。
5月股东大会前,双方开始交火。因为黄光裕一方焦虑股权稀释,而董事会那时已无自家人。之后双方言辞激烈,不断挑战公众道德底线,陈晓的“鱼死网不破”之说甚至导致大众舆论一边倒地支持黄家,以致陈晓危局时的功劳,包括以个人财产做抵押、提升公司治理等,全然被忘记在脑后。陈晓对此无奈、委屈,他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之所以还在其位,其一就是要洗刷清白。
另一重顽疾是制度虚设。作为上市企业,国美电器有许多制度可循,但规范的制度,掩盖不住凌越它的家族权力之强大,导致监督无效。陈晓主局后,几乎完全扭转了过去的局面,似乎让公众看到了一个透明的国美。不过,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对本报表示,陈晓采取的动作固然有道理,但是,如果将这种动作与背后控制国美的外资关联在一起,就很容易引来质疑。因为几年来,每当外资瞄准本土企业后,多半就是喊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他认为,“公司治理”与家族企业本身并不矛盾,将两者对立,不过是“遮羞”,背后多是股权争夺。他认为,如果黄光裕时期的管理水平毫无价值,国美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记者曾问王石,假如他碰到类似问题怎么办。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强调说,民营企业家身上有些东西确实影响企业成长,但要给他们一个变革的过程,许多家族企业创始人,其实早就意识到公司成长的难题,但往往来不及变革,矛盾就演变到无法收拾的局面。
共2页 上一页 [1] [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王如晨 责编:寄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