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楼,原本平常只有几个人在逛店的场景,此时却彻底改变了模样。仅一楼,此时大约有三四十人,他们分散在各名牌店里,有的在细细打量,有的在讨价还价。
这时,设在一楼最南端的LV品牌店,则迎来了近几个月人气最旺的时刻。这里的一位售货员告诉记者,在平时,当整个西武百货一天只来十几个或二十几个人时,到他们店里来的也近二十人,说白了吧,凡来西武的人,差不多都要到他们这LV店里转一转,而这一天,他们店里则一下子进来了二十多个人,使得天天闲着大半个身子的几位服务员,忙活了好一阵子。
在一边,记者以一位旁观者的身份静静地看着。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记者发现,进店的这些人,看看这,问问那,最后在这家LV店里,没有达成一份交易,可服务员仍是笑脸相待,随着几声“再见,走好”,这些人先后退出了这家店。
在店门口,记者拦住一位女士。她说她姓徐,来自大连金州区,是当日早晨从网上看到了本报关于对西武撤离沈阳的报道后赶过来的,“我以为西武撤离了,一些名牌店肯定要换地方的,在这个时候,总有要大打折扣的东西,可是没有想到,现在价钱比我一个多月之前来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她的神色有些沮丧。
在二楼,多家店铺里都已有了顾客。在女人用品的LIAHTNESS店里,一男一女在精心挑选女士的贴身用品,选了很久,还是因为价格问题,最后二人转身离去。
这位男士告诉记者,他们是从阜新专程开车赶来的,同样是抱着“购便宜的国际名牌”心态来的,但他们发现,这里并没有打折,且没有一点儿这家店要撤离或商场已易主的痕迹。
听到了记者与这位男士的交谈,LIAHTNESS店的售货员马上接过话说:“不是我们不打折,是西武不让也不允许我们搞活动,现在西武方面还没有正式交接,交接之后,我们肯定要打折扣且大搞活动的。”
谈话间,来自大连金州的徐女士也来到这家店里,她简单地看了一眼价格后说:“这个品牌,在大连市的几个商场都能买到,但价格要比这里便宜很大一块,早知道这样,何苦大老远地开车跑过来?”
三楼的客流明显没有一楼和二楼的多。一位正的拖地的清洁工说,他们店从开业到现在都是这样,一楼有几个人时,二楼和三楼没有人,二楼有几个人时,三楼也没有人。
但这一天三楼先后上来十几个人,只是稍做停留便匆匆离去。
晚上6时左右,偌大的西武百货里再没有一位顾客,但服务员们和工作人员还是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说,早已习惯了这种环境,因从西武开业到现在,都是这个样子。
此时,沈城已华灯初上,大街对面的两家五星酒店的绚丽霓虹灯,争相显耀着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而一街之隔的西武百货这边,除了橱窗上的灯光外,再没有其它的颜色。
借着马路的灯光,记者翻开一天的记录,这一天,来西武百货的总共69人,其中沈阳本地人占了20人左右,他们同样以“看看有没有打折的东西”的心情来此,也大都空手而归,只是,与外地人不同的是,他们的心情很平和,“原本就没有指望会有多少便宜货。”几位沈阳人这样说。
28日:“久丽沈阳”登场日
沈阳今年的秋天要比往年来得稍晚一些,但这个气温对于南方人来讲,已是很冷了。
这天上午,在沈阳西武百货的北空场上,四个小伙子在一位中年男子的指挥下,正在为四个金色的大字安装照明的LED灯管。
他们全是湖南人,来自北京一家装修公司,是27日专程从北京赶到沈阳的,此行只有一个任务——将原来的西武百货的门面,换成“辽宁立达丰”旗下的一个新面孔。
“原来西武百货的门面也是我们做的,这次的改头换面,又找上了我们,所以不得不来呀。”带队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
记者坐下来,仔细揣摩这没有拼到一起的四个字,观察了好久也没有看到这四个字中有“辽宁立达丰”中任何一个字,但还是先认出了“沈阳”两个字。其中的一个小伙告诉记者,有两个字是“久丽”,拼到一起是“久丽沈阳”。记者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替代西武门面的并不是“立达丰”三个字,而是“久丽”。
在先期的媒体报道中,只报道了“辽宁立达丰”接管西武,并没有透露这“沈阳西武”到底要改成什么名字,于是人们都以为,替代西武的,肯定是“辽宁立达丰”或其中的几个字——人们全猜错了。
辽宁立达丰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并不为很多人所熟悉,哪怕是沈阳人,但在经营品牌的业内确有很大名气。翻开“辽宁立达丰”的历史,很多数字让人刮目。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时代商报 孙学友 责编: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