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国美控制权之争早已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目前黄陈双方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明争暗斗”,媒体战、增持牌、求援境外资本、起诉与罢免…… 花样翻新,高潮不断,斗得难解难分,胜负悬疑。
国美控制权之争,其实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企业内部人事控制权争夺的商业事件;然而随着媒介不断的催化和事件的加温,现在创造出一场高潮迭起,引人入胜的现代版“商业大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欣赏”和关注、参与和讨论。
从9月17日起至9月28日国美股东大会召开,新浪财经将陆续推出《国美纷争:热闹背后冷思考》系列专栏文章。我们力图跳出“黄陈之争”,向读者呈现对这一事件理性、客观的观察。
联街网讯:国美控制权之争犹如超级商业大片,角色复杂,充满火药,步步玄机,已分不清楚忠诚与背叛,警察与盗匪;正义与邪恶;又如一次中国企业商业进化史上的典型案例,折射出民营企业蜕变为公众公司之后的种种矛盾,创始者和管理团队,大股东和小股东,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各种利益的纠结。
本文无意从战略及管理的角度审视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而是从公关舆论战视角,揭开“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这场变化莫测、盘根错节的商战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条线索——司法战,资本战和舆论战。资本战是这场战役的焦点,也是双方争夺的核心。司法战是这场战役的左翼,会不断影响着资本战的进程,而舆论战是这场战役的右翼,但产生的势能却足以影响战局成败。
黄光裕和陈晓都深谙舆论造势之道。因此,这场看似应该低调的企业内部的明争暗斗,却被无限的放大到镁光灯下,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被媒体或揣测,或津津乐道。
舆论诉求 情理法缺一不可
从情上看,黄光裕占据优势,打出的忠诚牌和民族牌如催泪弹一样,赢得了无数网民们的同情,虽然陈晓的回应很坚决,强调国美的身份早已经是一家外资企业,而自己也曾在国美危难时期不惜堵上全身家当来换取投资者对国美的信任,但这些在中国的忠义文化面前不堪一击,陈晓已被大多数网民贴上“窃贼”的标签。
从法上看,黄也不落下风,陈晓的第一张牌就是国美起诉黄光裕并索赔,但二十五天后,黄光裕二审其妻杜鹃改判缓刑当庭释放的结果将压力重新传导到陈晓,给予陈晓阵营有力一击。尽管二审对杜鹃的改判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可以肯定的是,舆论对企业创始人际遇的同情,并适当给予公平机会的呼声在某种程度上对判决产生了微妙影响。
从理上看,陈晓略占上风,国美是谁固然重要,但谁能给国美一个更好的未来更重要。陈黄两人的战略路线是迥异的,一个奉行市场占有率第一,全面领先的策略,一个奉行利润导向,精细化管理的策略。至少,管理层召开的业绩发布会拿出的漂亮中报业绩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其战略正确性的有利注脚,而投资者从表面上看,对陈晓的战略思路及结果是持认同态度。但黄对业绩的回应迅速而尖锐,严密而精确的数据分析让本应为管理者加分的业绩牌失色不少。
相对娃哈哈此前在达哈之争中舆论战的业余表现,陈黄两人可谓是专业级选手对抗。几年前达哈之争中,娃哈哈坚决奉行情感路线,主打民族牌,可说是悲情公关。一开始娃哈哈占据优势,舆论一边性压倒。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在达能法理战术贯彻下,舆论开始中立,并逐渐形成对达能有利的舆论氛围。
这反映了传播学的一个规律,在双方争夺对一个议题的舆论话语权时,一开始舆论会倾向于情,而后偏向于理,最后倒向于法。因此博弈双方如果至始至终只打一张牌,输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出牌的秩序要符合公众的心理诉求,这样的组合才会胜算加大。
国美此次控制权之争,陈黄两人情理法三线并举,寸土不让,显示了对舆论战的驾驭能力,只不过前期黄强调的是情理法,以情感为主,理法为主;而陈强调的是法理情,以法理为主,情为辅。当舆论争夺战进入后期时,黄除了强调情之外,在理上要加强出牌;而陈同样如此,除了继续强调理之外,在情方面不要无所作为。
舆论交锋 步步为营
战略上的布局既然是难分高下,战术上的设定成为关键。如果将9月28日设定为最终决战时间点的话,之前的舆论战可以分为五阶段。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 曾治 责编:筱悠 |